锻造城市匠心 以队伍能力升级回应人民 城市梦想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工作队伍建设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唯有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城市工作队伍,才能让"人民城市"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城市治理是一门"精细艺术",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当前,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新课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已难以应对。某市城管部门引入"城市体检"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城市运行短板;某区组建由规划师、建筑师组成的社区营造团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这些创新实践启示我们,城市工作者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硬技术"到社区沟通协调的"软技能",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到长效管理机制构建,能力的"工具箱"越丰富,解决城市"疑难杂症"的办法就越多。

担当精神是城市工作者的必备品格。在疫情防控中,无数社区干部日夜坚守;在防汛抗台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这种"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担当,正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担当作为不能仅靠应急状态下的挺身而出,更需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主动作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撑腰,完善绩效考核让实干者得实惠,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使有为者有位,方能形成"干部为事业想、组织为干部想"的良性循环。当每个城市工作者都成为"行动派"而非"观望者",城市发展就能汇聚起磅礴力量。

城市工作的温度,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让市民成为社区改造的"设计师",杭州"民意直通车"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键直达",这些创新表明:城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行政管理,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公共服务。城市工作者应当少一些"官气"、多一些"地气",用脚步丈量街巷,用真心倾听民声。当干部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城市才能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乐园"。

城市发展永无止境,能力提升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城市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工匠精神"雕琢城市品质,以"园丁情怀"培育城市活力,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城市发展的"行家里手"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们的城市必将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