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要读懂一以贯之的“一”

大师课—郭继承老师讲《论语》:知人论世,从整体上理解孔子和《论语》(下)

1、孔子的思考:中国社会何去何从?

愿景1:政治主张,恢复周礼。

夏商周制度崩解,旧秩序,孔子思考:中国何去何从?该往哪里走?他认为要恢复周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商朝对夏朝的制度进行了优化,周朝又对商朝的制度进行了优化,所以周朝的制度最优化最完备,想要恢复周朝。

但这一点已经过时,因为夏商周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已经不适合了。

(孟子)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孟子认为:靠道德和良知规范一个国家做不到了,只有定一。

思想定一是孟子,真正落实思想的人是秦始皇。从始皇帝到汉武帝,新秩序建立,实现大一统。中国历史发生转换。转换之后,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思想秩序,罢黜百家读书,独尊儒术,给中华民族创造出了比较稳定2000多年。

毛泽东主席是新秩序的奠基者。

2.孔子思考:什么是人?

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对真正的人的思想,行为做了阐述,这位后辈人修身正己做了很好的自查标准,横贯古今。

️孔子一生的思想两部分:

一是:人内在境界的提升。

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标准概括为四个字“内圣外王。

二是:一以贯之

《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真正厉害的人背后都有他的“一”,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他的一生发出来的。没有一的人没有恒定的东西,容易背叛,有一的人才稳定,做不到就应该好好读书。

《卫灵公》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子贡回复:难道不是吗?

子曰:非也,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的“一”就是我们心中那一个笃定的东西。

如果我们中国的孩子能培养出来这个“一”,那么无论他到哪里,看到什么,他都一定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为中国奉献自己,绝不动摇。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下担心照汗青”

孔子内心有一以贯之,才能56岁的高龄放下一切周游列国。

读论语的时候要把孔子背后的“一”拿出来。

通过孔子的一生经历,从他的愿景和思想中学到了他为回家做出的贡献,他的笃定的信念是我们学习论语中要学到的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