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大早,刚走出家门去坐公交车,就接到母亲大人电话,打开一看:6:50分。赶紧接起,母亲的声音传来:你啥时回来把菜带走吧,你爸昨天去给你挖的荠菜和面条菜,都摘好了“。
唉啊!真是的,这老爸也太速度了吧!
上周五去公司办事,回家顺便看望父母,随口聊起吃荠菜的事。父亲一听就说:”现在正是荠菜旺季,再过两天温度升高,开花后就老了。“
我随口道:我没时间去挖,想吃也吃不到。
父亲笑,那还不容易,我明天就去给你找,有了就给你打电话。
一说一笑,我并没在意,不过是我们平时再正常不过的聊天而已。哪想过了一天,母亲大人的电话就报告好消息,让我怎能不惊喜。
想着上星期大姑姐打电话问我包的啥饺子,老公回复是韭菜,大姑姐笑道:我挖的荠荠菜可好吃了。
她不说还好,一说马上勾起了我的馋虫,满嘴满心都是荠菜的味道。
往年,每到春季,我都会利用周日去采摘荠菜,现在城市都盖起了高楼大厦,麦地和菜地极为稀有,能发现有荠菜的地方也少得可怜。有时为了一饱口福,总要带个小铁铲和一大塑料袋,走很远路去寻找荠菜。那种渴望回归大自然,见到荠菜的心情,对不爱吃野菜的人很难体会。
挖荠菜必须到麦地或菜地去寻觅,因为那里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和环境。荠菜极易成活,开花后,随风一吹花朵就四处飘荡,种子遇土就能生根发芽,哪里有条件哪里就是它的家。
荠菜最大的特点:随和。
它不与其它野菜争宠,随遇而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依旧笑看春风与寒冬。它的生长期并不长,不管是荒野还是沟渠,都有它生存的地方。像吉普寨人一样过着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生活,每天笑着也要歌唱。
挖荠菜必须要耐心。有时走了很远的路,也找不到它的踪迹,还在怨它、念它时,随便向旁边一瞅。哇!墙边、沟地到处都有,高兴的赶紧上前,十分虔诚的蹲下来。原来它的渺小就在于你不必高高在上,必须细心的去寻找,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你的粗心大意总让人以为它应该生活在大众菜地。其实不然,它已经习惯了随波逐流,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哪里有合适的土壤,哪里就有它繁衍后代的地方。
这就是它,随性而为的性格,让你又爱又舍不得。
它永远开朗而明媚的活着,只要温度升高,随风而长,叶子细长向四周伸展,越长越大,中间长出高高的茎,发着小小的芽,风一吹,马上开花。花朵小小的白,一串串像风铃似的。
记得小时候常把它采了当耳环戴,臭美得很。走起路来,让它晃荡在脸的两侧,感觉自己美得如仙女般轻盈、自在。
2009年,单位搬到周边县城,有机会接近大自然,遇到停电、停水无法正常工作时,我们会自发组织到附近山上和田野挖荠菜。春天的田野格外清新,闻着久违的泥土气息,像回到了我的老家。心是欣喜的、激动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草一木分外亲切。走路都感觉比往常轻盈、踏实,莫名的兴奋充盈在内心,看到同事一个个开心的笑脸,是否和我一样有种近乡情更亲的感怀呢?
山上的土地以石居多,所以生长的荠菜并不旺盛,如果你不弯下腰寻找,很容易被你的粗心忽略。同事一直在喊着,没有啊!找不到啊!我们看了直想笑,如果你一直站着望远方,荠菜是不会主动跑到你面前。我们就告诉她:
要蹲下来,和荠菜亲近,你才能获得它的青睐。
同事不信,我们就让她蹲下,她真的弯腰曲膝,拿眼向周身细看,真的发现有荠菜夹杂在乱石或杂草中,她开心的高呼:真的有啊!
挖着走着,寻着想着,不觉时间飞快流逝,也无劳累之感,满眼满心的喜悦和收获。不只是在寻觅中现真性情,还从中学会了耐心和快速分辩野草和荠菜的真假。这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知识。
遇到附近的乡民,都好奇问我们在挖什么?听我们说挖荠菜,有人竟笑问:这咋吃?原来身在荠菜乡,未知荠菜情的大有人在。
荠菜不但春天有,秋未初冬生长的也多,记得2010年11月份一次停电,大家又结伴外出到农家收过的菜地寻找,竟然发现又大又绿的荠菜立于风中无人问津。让我们惊喜之余,赶紧蹲身,拿出小铁铲开挖,那种心情不亚于久旱逢甘露,片刻功夫就一大袋,人人提着丰收的喜悦坐在班车上回家,别有一番滋味溢心头。对这僻壤之乡更加喜欢,这里不但是工作之地,更有我们喜欢的野菜,也算是一种情怀。
近几年,附近被开发盖厂房,没有了挖荠菜的土壤和田野,真的让人失望,想它时,就到市场上买二斤尝鲜。大概5元钱一斤,也很划算,但终归是失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我喜欢荠菜,是它独有的味道让我难忘,还有我那家乡情结。
荠菜的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荠菜被古人誉为“灵丹草”,是“天然之珍”。荠菜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荠菜为野菜中味最鲜美者,是因为它富含氨基酸达11种之多。
据说,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是南方地区的一个习俗,具有聚财,沾上财气的寓意。因此,很多人在这天,会去田里摘一把荠菜,然后洗干净,和鸡蛋一起放入锅内煮熟。
而我喜欢把荠菜包饺子,洗干净后,用热水焯,水冷却后,用它盘馅味道之鲜美,会让你感受它的清香在唇齿间弥漫。或者把荠水当茶,在肠胃间洗涤清理也很不错。在众多野菜中,独荠菜水让我不忍倒掉,弃之可惜。
今人喜欢荠菜,据说古人也有对荠菜大加赞赏,特别宋人苏轼,不但对肉和酒倾情,对野菜也情有独钟。他的一首诗是这样描写荠菜的。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苏轼爱吃,所以在他仕途不顺时,不管到哪一个地方任职,他都把自己的心绪不开寄情于山水,那些野菜也成了他笔下的最爱。春天即来,他就满山遍野地跑着挖荠菜,而且,一定还要是野生的。采满一大筐后,都来不及回到自己家里煮食,还迫不及待地跑到人家僧庙的香积厨里,强行借用和尚的灶台煮上一锅荠菜羹来吃。他对荠菜的评价是: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在苏轼的诗中,你能想像到初春季节,在散淡的阳光和料峭的风里,返青的麦田里会长出许多野荠菜,一片片、一簇簇,给乍暖还寒的初春带来无限生机。因荠菜鲜肥嫩绿,与麦苗绿成一色,村姑、儿童挎着小篮,拿着小铲来到麦田躬身细细辨找着,采挖着,他们的乐趣与荠菜一样多。
那是怎样的一幅惟妙惟肖的醉春图啊!想想就让人神往!
北宋的范仲淹在吃起荠菜来,也不弱他人,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竟把荠菜吃出了音乐的味道,他特地为荠菜写的一篇赋里说:
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一口荠菜,能嚼出宫商角徵的曲调之味,这舌尖也没谁了,和陆游的吃上一口荠菜羹,胜似到峨眉山顶云游了一番的境界简直是一个舌尖的通感。
而杜甫的生不逢时,贫穷无依,他对荠菜应该更有感情。他写的“墙阴老春荠”,想来杜甫一生飘零,生活困顿,与荠菜为伴,应该是他最青睐的碗中好友吧!
我爱荠菜香,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
晚上回家,老公已把荠菜带回,地上放一袋荠菜,一袋面条菜,都是我的最爱。
感谢老爸,能想像他一人,83岁坐公交车跑很远的路,弯腰曲膝寻觅和挖荠菜的辛苦。
之所以荠菜香,因为荠菜里有爱和付出。
这是一袋面条菜,上面是好大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