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跟我学24史系列之唐史 大唐开国之第五章 占领关中(1)

第五章 占领关中

第一节 好兆头:首战告捷

从太原到长安,需要经过西河郡。

西河郡郡丞高德儒就成了李渊起兵时第一个要搞定的人。

这是一个善于攀附的人。在615年时,他还只是一名禁卫军校尉,负责保护皇室安全,相当于现在中央警备团的一名军官。

有一天在洛阳西苑巡逻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开屏的孔雀。

这事本属寻常,开屏的孔雀没见过的人恐怕不多。

但他是个官迷,在他的眼里,这不是孔雀,而是升官的敲门砖。

因为他早就听说了,皇帝是个喜欢奉承的人,这只孔雀在皇宫里开屏,是个大大的好兆头,只要在这方面做好文章,皇帝就会高兴,而皇帝一高兴,这官么,还不是他老人家一句话的事?

高德儒琢磨好了,叫来几名下属,安排一番,然后告诉隋炀帝说看到了鸾凤之鸟,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隋炀帝派人去看,可是鸾鸟已经飞走了。

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就没高德儒什么戏了,但朝中除了高德儒,还有一大批大臣们排着队要阿谀奉承,他们听说后不算完了,纷纷给隋炀帝拍马屁:“古有凤鸣岐山,开周朝八百年基业。今天子功业远迈周代,方有鸾凤来仪,此乃天降祥瑞于大隋也!”

原来这有这个讲究,隋炀帝大为高兴,下令在发现鸾鸟的地方建鸾仪阁,提拔高德儒为朝散大夫,不久又提拔为西河郡郡丞。

西河郡大致在今天的山西东南部,郡丞是太守的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市长。问题是西河郡没有太守,他这个郡丞干着太守的活,主持全郡工作。

从一个禁卫军小头目变成手握实权的一方大员,高德儒祖坟上冒了青烟,自然对隋炀帝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李渊在太原小动作不断,招兵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他和突厥眉来眼去,自然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传到高德儒耳中,高德儒急忙向隋炀帝报告。

李渊知道后大怒,西河郡是南下必经之地,出了这么个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拿下。

为了少树敌人,减小压力,李渊还是耐着性子,先给高德儒写了一封信劝降。

高德儒自然拒绝了,李渊决定用兵,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去攻城。

这是南下西进的首战,胜败关乎起兵大业。士卒来自四面八方,都是新兵,缺乏足够的训练,可以说比乌合之众强不了多少。儿子们虽然出身武将世家,平时少不了练习骑射,但从来没有单独带过兵,是骡子是马不知道啊,李渊很不放心,便安排温大雅的弟弟,老成持重的温大有辅佐两个儿子:“我的儿子年轻,请你参谋军事行动,大事是成是败,就看这次出征了。”又鼓励儿子们好好干,说:“你们还年轻,没经过多少事,先以此战看看你们的作为。”

李渊用的还是姨父隋文帝的套路,当年在平定陈朝的时候,隋文帝就用年轻的杨广为帅,而让高颎等人主持军事,胜了功劳都是自家的,可以防止部下功高震主,说白了就是从源头上把住权力更迭的关,减少其他人夺权的机会。

没想到两个儿子非常争气。两人严明军纪,不许士兵抢劫老百姓的财物,对于道路两旁的蔬菜瓜果,可以出钱购买,否则不得擅自取食。

兄弟俩还有聪明的办法,大军前行,难免有个别士兵偷盗财物,一旦发现,就要找出失主赔偿,还不追查偷盗者是谁,于是军民皆安。

聪明!

大战在即,凝聚人心、让士兵拼命打仗最为重要,仗打胜了才是硬道理,其他偷盗事宜都是小节,平时可以严格要求,但此时绝不是追究责任、分散军心的时候,反而应该施出小恩小惠,收买兵心。

两人充分展现了领导魅力,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并肩作战,遇到敌人奋勇抢先。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头领们如此拼命,将士们无不心服口服,都争着向前冲。

两人还注意争取民心,除了强调军纪之外,到了西河郡城下,城外居民有逃向城里的,一律放行。

这才是王者之师,有气度。

可以说,李渊和他的儿子、将领们,从起兵之初,就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

他们不像其他的起义军,胜则烧杀抢掠,败则四散溃逃,军纪涣散,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他们爱护士兵,以身作则,充分激发了士兵们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他们爱护百姓,处处维护百姓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这样的军队面前,胜利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两人先是劝降,给高德儒一天的时间考虑。高德儒仍然拒绝了。第二天,两人率军攻城。

高德儒虽然拍马屁的功夫一流,但打仗实在不怎么样,在兄弟俩以身作则的激励下,将士们一鼓作气,活捉了高德儒。

有史料表明,两人并不是一味地蛮打硬攻,而是找到了内应,内外夹击,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城池。

李世民对高德儒大加痛斥:“你硬拿野鸡当凤凰,骗皇上当了大官,我起正义之师,正是要铲除你们这些马屁精!”随即下令斩首,其他不杀一人,还安抚店市商旅,尽快恢复营业,消息传开,远近皆大欢喜。

首恶必办,从者不问。

又是高明的策略!

两人胜利班师,来回只用了九天,一时军心大振,民心归附。

兄弟俩的表现堪称完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隐约看到了李渊的影子:宽容有德、足智多谋、抓住时机、讲究策略……

不得不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啊。

李渊对儿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说道:“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

他看到了希望,也更坚定了西入关中的决心。

李渊乘胜大开粮仓,赈济贫民,招募士兵,前来投军的人每天都在增加,队伍日益壮大。

从这里我们看到,李渊绝不是一介莽夫,更不是一根筋,一开始就定下抢夺天下的目标。他的策略是小心翼翼,稳扎稳打,走一步看一步,目标随着实力的扩大逐步提高,待得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最后达到那个最高的总目标。

这是李渊留给我们的第十个印象。


第二节 霍邑之战

2012年,中央颁布实施八项规定,各级各单位福利待遇纷纷缩减。有人牢骚满腹,这时有领导及时表态:政治福利才是最大的福利,一下子稳住了人心。

也就是说,提拔才是硬道理,物质奖励与其相比,不过是毛毛雨。

这不是现代人的发明,1400多年前的李渊也深谙此道。

要激励士气,让大家给你卖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封官许愿。

李渊整治三军,设立了大将军府,任命亲信中的亲信裴寂为长史(相当于秘书长),刘文静为司马(负责军政事务),女婿柴绍为大将军府咨议(相当于参谋长),温大雅为记室(秘书),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为左右统军(左右两军指挥官),其余人等各有封赏,于是人心大悦,士气高昂。

全军分为三路:世子李建成封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路军司令),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路军司令),李渊自领中军,称大将军。

李建成和李世民还可以开府建牙,就是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任命封赏官员,比如柴绍在李世民手下,还兼着右路军长史。

这对于充分发挥两人的潜能,提高作战积极性,争夺天下是极有必要的,但也埋下了骨肉相残的隐患。

7月,万事俱备,李渊命四子李元吉任太原郡太守、晋阳留守,负责后勤供应,然后带着三万将士向着西南出发了,临走前宣称自己所率的是“义兵”,还不忘再一次宣传尊立代王杨侑的立场。

大军的路线是沿着汾河东岸南下直到潼关,再从潼关西下,直奔目标:长安!

这是从太原到长安最快的一条路。

到了西河郡,除了照例慰劳官民、赈济穷苦外,李渊又一次大发政治福利,居民到了七十岁以上的都授予散官(有官称无官权),其他人量才使用,李渊亲自面试,随手在纸条上记下打算授予的官职,一天之内任命一千余人,被任命的人来不及领取任命状,只好拿着李渊的纸条离去。

如此封官许愿、收买人心,做得也太明显了,简直和小孩过家家的游戏差不多。

但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最起码人心大悦,给老百姓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西河郡的各大家族都成了李渊的支持者。

大军继续前进,到了鼠雀谷。

这是一条蜿蜒70余公里的山间谷道,是从太原经临汾到长安的战略要道。

雁门关之所以得名,是指那里地势险要,只有大雁才飞得过去。鼠雀谷也是如此得的名,这里崎岖陡峭,只有地上爬的老鼠、天上飞的鸟雀才能通过,可见其道险难行。

此时代王杨侑也知道了李渊起兵的消息,他自然不会相信李渊拥立他的鬼话,于是安排了两道重要防线,一是派遣大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驻守霍邑,截住李渊南下道路,二是派遣大将屈突通驻守河东郡,两人互为犄角,一前一后堵住李渊。

李渊大军到了贾胡堡(山西汾西县北)停了下来,这里是鼠雀谷的北入口,沿着这里一直向前走,就是南出口—霍邑。

这是一个重要关隘,拿下它就可以长驱直入,打通进入关中的要道。

如果拿不下,李渊父子将被困在这里,或者退回太原,隋亡唐兴将无从谈起。

因此,这是决定唐朝能否开国的关键之战,也是唐朝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

李渊看了看地形,暗暗彻喜,因为贾胡堡与霍邑相比,地势更加险要,如果宋老生在此驻军,势必更难通过,没想到他竟然放弃此地,让李渊白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这时已是617年7月,正是大雨连绵的季节,道路泥泞不堪,军队难以前进,粮草不足。

这种情况下是没法打仗的,李渊暂停前进,派人回太原押运一个月的粮草,这时传来了刘武周联合突厥袭击太原的消息。

太原可是大后方,是根据地,将士们的家属都在那里,若是有失,必然全军震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渊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主张返回,裴寂等人同意,认为宋老生和屈突通占据险要之地,一时半会打不下来,东边的李密虽然结盟但奸诈难测,突厥只认钱不认人,刘武周和突厥穿一条裤子,形势非常凶险,不如回救太原,先保住老本再说。

但李建成和李世民不同意,两人首先分析了突厥和刘武周方面的形势,认为传言不足为信,因为当时刘武周已经登基称帝,志得意满,突厥少信贪婪,两者表面上结盟,实际上相互猜忌。

更重要的是,太原和马邑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并且突厥离太原远,离马邑更近,打也会先打马邑,刘武周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所以不会和突厥同谋先攻太原,那样无异于引狼入室。

两人又分析了现在面临的形势,认为李密贪图各处粮仓,暂时没有远征的计划,宋老生轻狂浮躁,打败他没有问题。

我们兴的是义军,现在遇到小敌就要班师,恐怕会动摇军心,死守太原一地和盗匪有什么区别?到时连自我保全都成问题。

相比之下,关中扼守天险,位置重要,自古就是成就霸业之地。太原与之相比,并没有这样的优势。

我们的目标是关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拿下关中,只要占领了它,大业可期,即使损失太原一城一地也不足为虑。

应当说两人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这才是成就帝业者的思维。

两唐书接着记载李渊不听,催促大军返回。李世民想要劝阻,可是天黑了,父亲已经在大帐里睡下了,李世民进不去,就在帐外痛哭。

李渊听见后起床,询问缘故,李世民说:“现在我们以义起兵,前进就能取胜,后退就会溃散。到那时,部队溃散在前,敌军追击在后,灭亡近在眼前,怎么能不悲伤?”

李渊醒悟过来,说:“大军已经出发,怎么办?”李世民说:“右军整装未发,左军还没走远,我去追回他们。”李渊说:“我成败都在你身上,还能再说什么呢?随你去做吧。”

鉴于两唐书故意美化李世民的特点,此说不足为信。

根据我们的分析,李渊足智多谋,深有远虑,他不会看不出关中和太原孰轻孰重,更不会听到正确的意见反而不以为然,在战略决策上做出错误的选择,若是昏溃至此,怎能成为一代开国之君?!

这时,李渊派出的偏师张纶先后攻下了离石郡、文城郡,看来诱敌之师比主力顺利的多啊。

到了八月,雨终于停了,天气放晴,李渊率军从小路到达霍邑,准备攻城。

这一仗是很重要的,为了拿下此城,他们集思广益,用了三招,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谋略和智慧。

我之所以用他们,是因为这些人之中不仅包括李渊,还包括李建成和李世民,以及诸多将领和谋士们,他们是一个集体。

第一招叫做激将法。

根据霍邑的地势,宋老生的最佳策略便是坚守不出。事实上他也是按这个策略执行的,只要他坚持下去,李渊便难以通过,尽快打下长安的目标就会被拖延甚至落空,隋唐的历史可能因此改写。

李渊因此忧心忡忡,李建成和李世民认为:“宋老生有勇无谋,按理以少量骑兵就会把他引诱出来,若是他坚守不出,我们就可以诬陷他通敌,对隋朝有二心,他害怕被人打小报告,就不会不出来了。”

李渊深以为然:“你们说得对,宋老生不在贾胡堡布防,我就知道他没什么能力。”

李渊带领数百名骑兵到霍邑东六里的地方,在那等待步兵主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先打头阵。

哥俩率几十名骑兵到了城下,从东门走到南门,举鞭挥旗,作出要包围城池的样子,并且大骂宋老生。

宋老生果然没有忍住。

你们就以这点兵力前来挑衅,实在是太看不起我了,我这里人也不少,还是精锐,妈的,谁骂我我打谁!

两万精兵从东门、南门出战,就此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第二招叫临时变阵,前后夹击。

李渊看到宋老生出战,很高兴,立刻派殷开山去召来后军,和李建成一起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双方展开激战。

隋军毕竟是精锐,又背靠城池,占据地利,逼得李渊、李建成步步后退,离城门越来越远。

若照这样的情势发展下去,李渊一方就要失败,霍邑就打不下来了。

但宋老生没有想到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战神级的将领—李世民。

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点:擅长骑射,经常在战场左右开弓,击退敌人。

据说他用的弓是平常弓的两倍,一般弓弩手拉不开。这么大的弓自然穿透力极强,能把门板射穿。箭也是特制的,还有个名字,叫做大羽箭。

顾名思义,看来箭也不小。

他不仅武功惊人,还极有谋略。别人打仗是靠武功,他打仗还靠脑子。

早在少年时他就曾初露锋芒。公元615年,隋炀帝在雁门陷入突厥的包围,下诏勤王。

当时年仅17岁的李世民随军救援,向上司建议:“突厥之所以敢于围困皇上,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军仓促之间来不及救援。如果我们虚张声势,白天用数十里的旌旗前后相连,晚上敲锣打鼓,突厥就会认为大军来到,就会撤退了。”上司依计行之,果然成为促成突厥撤围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他辉煌的战绩,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认为“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这是个极高的评价。宋老生遇到这种人,只能算是倒霉。

李世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看李渊一方就要失败,立刻带着帐下大将段志玄,抽调部分精锐骑兵,摆脱南门隋军的纠缠,直插东门隋军的背后,冲击宋老生军阵。

李世民亲手斩杀数十人,两把刀都砍出了缺口,鲜血沾满衣袖,甩血再战,迅速扭转了不利的战场形势。

这是个狠人。

要知道在古代,骑兵列好阵势,冲杀之时,临时变阵是不容易的,没有良好的训练和高明的指挥,临时变阵可能会自乱阵脚。

偏偏李世民是个中高手,他发觉父亲一方形势危急,便急忙变阵赶过去帮忙。

这时鬼精鬼精的李渊用上了第三招,直接导致宋老生的败亡。

这一招叫无中生有,扰乱军心。

李渊看到隋军阵势松动,趁机大喊:“已经活捉了宋老生!”

古代战争,将领是军队的灵魂,“将为兵之胆,兵是将之威”,没有了将领,军心就会动摇。

宋老生还在,没有被活捉,李渊这句话是纯粹的造谣加撒谎。

问题是在战场上,人马杂沓,相隔数人便看不清对方的所在。李渊大声疾呼,众将士齐声大喊,隋军误以为真,一时大乱。

如果再给一点时间,宋老生及时出现,隋军稳住阵脚,还能抵挡一时。但李渊喊这么一嗓子,目的只是要隋军一时混乱。

只要给我一点点时间,只要出现一会的混乱,就足够了。

李渊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不让宋老生有喘息之机,挥军掩杀,隋军大败。

李渊军冲向城门,守门将士一看急忙关了城门,在把李渊等人挡在城外的同时,也把宋老生挡在了城外。

宋老生见势不妙,跳下马背跳入护城壕沟。

城上将士一看,不得了!主帅在下面,但形势危急,不能打开城门,否则敌人便会乘机涌入,城池便破了。

但主帅也不能不救,城上士兵抛下绳子。宋老生抓住绳子攀援而上,结果被追上来的义军砍死。

主帅阵亡,隋军没了主心骨,斗志全无,被李渊率军大杀一阵,据说尸体堆积了数里路。

当时天色已晚,李渊下令乘胜攻城,义军士气大振,奋勇攀登,终于破城。

战后,李渊做了两件事,进一步激励了士气,凝聚了军心。

一是论功行赏。有人主张对以奴仆身份从军的人的赏赐,不应和平民从军者一样。李渊不同意,说:“两军交战,冒着刀枪箭雨冲锋陷阵不分贫富贵贱,为什么评议军功时要分呢?必须一视同仁,论功行赏。”

隋唐时代社会等级森严,许多民众衣食不继,不得已投身贵族府第,成为他们的私产,称为“部曲”或“徒隶”。他们的地位比平民低得多,和牛马无异,不被当作人对待。李渊作为贵族出身的人,能打破常规,一视同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是像在西河郡那样慰劳霍邑官军,挑选青年壮士从军,大封官爵,对待关中的战俘,想要回去的都授予五品散官。

有人认为这样任用官员太过泛滥,李渊却有自己的道理:“隋朝舍不得官爵,因此失去人心,我为什么要效法?我用官位团结百姓,岂不比用刀枪好?”

聪明!

从此开始,李渊仁义之师声名渐渐传播,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