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2019年高考百日誓师的门槛已经有了几天时间,但是随意浏览各种传播媒体,关于全国各个名牌高中花样迭出的百日誓师大会的讯息仍然俯拾皆是。即使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也不甘寂寞,同样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全民总动员的狂欢之中。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当年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掀起的情绪热度也没有当下围绕高考进行的宣传造势引发的热度高。作为国家层面选拔人才的考试,其重要性和严肃性固然不容小觑,但一旦异化成一种近乎疯狂的饕餮大餐时,个中味道就耐人寻味了。
高考,素有没有硝烟的战争。既然是战争,少不了挞伐,少不了伤亡,少不了悲戚。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演绎,给每一个相关方都会留下或轻或重的心理撞击。之所以形成如此强大的冲击波,当得力于自上而下,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所结成的巨大而细密的鼓噪之网。从主流媒体看,作为政府的喉舌,主导的是舆论的风向标。关注国计民生,探寻世间百态是其承担的主要使命。既然被赋予如此的重托,面对事关千家万户的高考,它自然不能冷眼旁观,自然要以其所掌握的绝对话语权,用如椽大笔在显著位置书写下教育,尤其是与高考相关话题的奋进之笔。纸质的,声频的,从平面到立体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宣传报道。诸如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招生制度负担变化,高考命题、考查形式的改变等等。因为是来自高层的声音,又是“掌门人”或高考专家的权威解读,恰似在原本就暗流涌动的高考之海投下重磅炸弹
。一石激起千层浪,凡是与高考有千丝万缕关联者都无法做到气定神闲。
有了高层的定调,接下来就是方方面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处于自身面对的考量围绕高考大做文章。社会结构以其敏锐的嗅觉发现了其中蕴涵的商机,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自然要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渴望从这个大蛋糕中尽可能分得更多的份额。于是,五花八门的所谓的专家讲座似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河上下;各种名称诱人的研讨会的讯息是梨花雨般飘落到长城内外。各种培训机构之所以“倾巢而动”,是因为他们瞄准了其中的市场前景,盯住了其中的强大的利益。有了需求,自然就不愁市场,周瑜打黄盖,无需事先的商定,心有灵犀的默契自然达成。随便搜罗各种媒体,关于高考的各种雷人宣传贴可谓是“遍地狼烟”。当然,培训机构的宣传造势不是一面热。有了锣鼓喧天的热闹,自然就少不了趋之若鹜的助阵者。他们之所以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凑热闹,就是希望能够从这些专家的口中能够探得秘笈,获得“真材实料”以帮助自己提高高考成绩,进而为自己扬名立万创造条件。
社会结构的造势是出于追逐商业利润的考量,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不遗余力的参与到这场狂欢盛宴中,就有了更多重的意味了。随着高考的临近,旧年新年更迭,从国家的层面到寻常百姓的角度,发生了许许多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这些事情,其聚焦点在公众的生活,而折射出的则是国家的意志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只不过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而已。当这些作料进入公众的视野之后,许多爱心人士再也按捺不住那颗狂热的爱心,就地取材,围绕这些材料,针对高考就做起了文章。有的从表层意义上与高考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嫁接之后,还是找准了对接点。而且是不找则已,一旦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被移入,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流浪地球》一部开始不被看好的影片,反映后出人意料的火爆激起了有心人的想象灵感。于是,由《流浪地球》催生出来的高考畅想就火爆起来,语文学科的,数学学科的,物理学科的,生物学科的,化学学科的,地理学科的,政治学科的,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平心而论,当看到这些丰富的猜想时,本人真的要为这些人点一个大大的赞;“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在播出还没有几天,各种所谓“语言类节目蕴涵的高考讯息”的材料就在高科技媒体的助力下进入各种传播平台;“感动中国”具有精神史诗之称的节目,能够坚持十七年,并保持极大的热度,源自于其所传达的正能量,折射出的是国家所倡导的主旋律。也许正是由于这个价值的存在,所以当节目播出后,随之围绕“感动中国”书写的高考“奋进之笔”就进入公众的视野......不可否认,因为有了这些高考志愿者的热情助力,为广大高考备考的师生省却了很多了时间。但是,这种一点动而全身颤抖的过敏反应,有意无意地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这种高考狂热症,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不能忽视。正是由于他们的不遗余力,让原本很常态的考试市场变得聒噪喧嚣起来。他们就是一群狂热的高考押题的斗士。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这群斗士凭借着对高考的挚爱,他们执着地为之呕心沥血。尽管殚精竭虑的成果似买彩票般中奖,但他们仍然表现出“铁肩担道义”的大义。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自己对历年高考的精深研究,第六感觉的灵敏促使他们在关键时候“振臂高挥”。对他们来说,之所以为高考“殚精竭虑”,就是希望能够收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不过,也不排除是真正出于一份对职业的热爱。而当各种押题、猜题进入高考相关方的视域后,其所释放的磁力会或轻或重地辐射到他们的身上。这样,原本就狂躁的高考人(老师、学生和家长)如何不动心。
本应该是风平浪静的应考备考,由于多方的助力,这方平静之所不但暗流涌动,有时候还浊浪排空。而发生这样的变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高考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种症结性的问题极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试想,如果不是“一考定终身”的考评制度,就没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如果不是“得高考即可成为人上人思想的鼓吹”,就不可能催生出千奇百怪的“高考疑难杂症”。一场全民总动员的饕餮大餐,不仅仅反映出国家层面高考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更折射出各个高考相关方所患的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只有戒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治标治本才能让疯狂回归平静。(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