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焦虑有所缓和,因为这一周基本上过得比较充实,不论是运动还是学习,都有努力去做。周末的两天也没闲下来,去见了不同的人......总得来说,时间过得很快。但是令我觉得奇怪的是,我好像只有在忙碌中才能感受自己的成长,才能稍微轻松一些,不论做什么事情,闲暇都会让我心生不安,害怕被甩开了,害怕落后了,这到底是种什么病态心理呢?我为什么就不能过得轻松一些呢?
细细想想,好像这种念头由来已久,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吧,那时候数学学得很吃力,可能是我天生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差一些,无论怎样努力都开不了窍,无可奈何之下爸爸告诉我,“那就比别人更努力吧,笨鸟先飞。”这句话轻飘飘的,却被我记住了很多年,以至于我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当我想要争取某些东西,或者想要证明自己时,这句话就会浮现在我脑海里。因为天资不够,我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被看见。可是当着大家的面努力那太虚伪了吧,而且似乎时间不够,怎么办呢?只有回家继续加班加点呀!所以任何看似一张不起眼的证书,都是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得来的。这么多年的经历,一直在向我证明一个道理:努力就会有收获!于是工作之后,我依旧践行着、努力着,我相信自己的付出,我也相信自己会被看见,所以也就渐渐养成了我焦虑的心态,我不会休息,我不太清楚休息时我可以玩些什么,如果我不把这个时间拿来读书、学习,那么我拿什么时间去赶超别人呢?
如果说原生家庭的教育教会了我努力就会有回报这一道理,那么真正让我笃信这个道理,来源于东野圭吾写的一本书,众所周知他是一个超厉害的悬疑作家,他写出了很多本畅销书,但他也写了自己是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何把每天有限的二十四小时掰成四十八小时用,如何随时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来高效输出,这些小妙招都被我姥姥记住了。我也很疑惑,虽然我喜欢阅读,但大多数的书读完了之后能记得住内容的并不多,更何况连里面的细节都能记住,而且我不仅记住了,我还真正去生活中践行,发现这老头还真有两把刷子,他提供的这些小妙招真的挺有效的,所以令我朋友难以置信的是,我碎片化的时间竟然都不是拿来刷抖音,而是打开了微信读书。
想着想着,好像我并不是这个社会的另类,并不是我闲不下来,而是我不喜欢现在的娱乐方式,我喜欢充实的工作,我喜欢传统的阅读,我喜欢安静的生活,喜欢疲惫了一天之后通过运动来放松身心,这才是我理想的状态。
当你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不用惊讶,说不定你的生活才是别人眼中羡慕的状态呢!所以这不是我的焦虑,而是我的常态,小张继续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