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智模式
(一)定义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习惯化的想法,就叫做心智模式。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Επίκτητος)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关于它们的意见所困扰。
(二)两个作用
首先,它塑造了我们的经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心智模式让我们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解读,并产生不同的情绪。其次,心智模式引发我们的行动。
(三)两种思维方式—成长型思维和防御型思维
1、成长型的心智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发展出对世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它是人类的智慧之光。
2、防御型思维的三大类别: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1)僵固思维,防御的是你内心完整自我的形象。它背后所隐含的对能力的观点,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2)应该思维,防御的是你内心已有的规则。这些规则既有关于世界和他人的,也有关于你自己的。你会学到这些规则如何破坏了你的自主性,并让你焦虑、抑郁、沮丧。
3)绝对化思维,防御的是可能的伤害。你会学到人们如何用绝对化思维任意扩大防御的范围,并最终让自己寸步难行。
二、思维定式
(一)定义汇总
1、思维定式即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是人们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框架。它包括思维活动的方式、方法、程序、规则和凝聚在思维成果中的“知识结构”。
2、人们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一种判断事物的思维习惯和固定倾向,从而形成“思维定式”。
3、“思维定式”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领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Paradigm(思维定式)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二)思维定式和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需要打破常规,而思维定式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常常对形成创造思维产生消极的作用。
思维定式可能都是在过去某一阶段的经验总结,是经过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验证的“正确思维”。但是当事物的内外环境变化时,仍然固守“正确的”定式思维却行不通了,甚至要吃大亏。可见,不突破思维定式,就只能被原有的框架所束缚,就不可能激发出创造思维和取得新的成功。
(3)思维定式优劣势
优势: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越符合正确的原则或者自然法则,比如公平、诚信、正直、追求卓远等,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劣势:思维定式的消极面的总特征是封闭、僵化、保守、片面性,缺乏商品经济所具备的竞争和开拓创新意识。
三、实现思维定式的转换
“思维转换”一词由托马斯·库恩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结构》一书中最先提出。库恩在书中阐释,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