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春梅。”
“陈师傅!”
我刚进彩印车间,需要学习技术,每天都上班,没有分到班组。
车间三个班组,早班中班夜班,三班轮换。
今天的早班,是陈春梅和张丽,张丽今天请了假。
“刚开始干,不太熟练,你如果应接不暇时,告诉我一声,我会停一下机子。”陈师傅停了机,走下机台,来到我面前,查看着后面的情况。
我还真的是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编织袋接的凌乱一地。
“在老师面前,我有点表现自己了。”她看着我,微笑着,她是在说她用了“应接不暇”一词。
她白净方圆的脸面有些微红,一双大眼睛,透着温和的目光。
车间王主任安排我时,向我介绍,车间里有两位高中生,陈春梅是其中一位,她说话用了词,我并没有感觉意外。
她蹲下不慌不忙的收拾整理着地上我接乱的袋子。
“这个工作也不难。”她看着我,并走过来,坐在接袋位置,给我示范着,讲解着,“你把握好袋子出机的时间和位置,不接早,不接迟。”
她耐心的向我说:“接早了,你会把袋子拉出来,影响印字的质量,接迟了,袋子会落下来,你便失去了接下一条的机会。这样你就会手忙脚乱了。”
她感觉又用了一个词,向我笑笑:“你把握好时间,不用多久,就自然会熟练的。”
真的如她所说,一捆一百个,两捆之后,我就可以适应机器出袋的速度,不再接得一地都是袋子了。虽然有时也会出现接不住的现象。
生产编织袋需要多道工序,彩印是其中的一个生产车间。
车间里,有一台双色印刷机,我们没有单独的房间,而是与拉丝车间在一个相通的大房间里。拉丝机的隆隆机响,让我们说话都需要高声才行。
“老师毕竟是老师,一上台就那个得心什么来着!”王主任来到车间,看到已经可以不慌不忙接下编织袋的我,夸奖着。
“得心应手。”一旁打包车间的贾师傅接上话。
把印刷出来的编织袋每一百条打成一件,是最后一道工序,他们随着我们,也没有独自的车间,就一台手动打包机,放在我们车间里。
车间王主任三十多岁,自来卷的头发,感觉有点凌乱。谢师傅告诉过我,他叫王颜荣,是她的师傅。王主任与我师傅谢玉玲一个班组。昨天我在班上时,厂里有事,他没到车间来。
编织厂刚建起几个月,招收的第一期工人,曾在生产前,去外地工厂培训过。
我们彩印车间,第一期进来三位工人,陈春梅,王丽和吕曼,去外厂学习过。王主任是以前鞋厂的机修工,他也一同去参加了培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贾师傅看着我。
他是打包班的工人,也是打包车间的主任。他们有三个班组,每个班组与我们一样,也是两位人员,另一位工人在仓库里整理产品。
我们的工作是在生产出的成品编织袋上,印上客户需要的用袋名称和商标,如水泥厂和粮食面粉厂。王主任告诉我,我们叫机印工,走进这个车间,就要学会机印技术,成为合格的机印工人。
“用心学,你会很快掌握技术,走上机印台,成为一名机印工人。”陈春梅微笑的望着我,那目光里充满着鼓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