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她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
在我看来,读书有三种境界,见众生,见世界,更见自己。
方文山曾经在窦文涛的一次采访中说,读书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
“任何的不管是田野调查写的昆虫图解,或者采风旅游或者小说,都是这个人几年下来的心血。而你一个下午一杯咖啡一杯茶,就把人家所有的精华化为己有,非常值得。”
你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了解一个人很多年的经历,见他见过的世界,听他对人对事的理解,读的越多,得到的便越多。通过阅读,我们见众生喜怒哀乐,体会人间爱恨情仇。
读书能让你一步一步爬上阶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每一次阅读,其实都是和作者价值观的一次对话。
从国内经典到国外文学,从曾国藩到王阳明,从博尔赫斯到太宰治,读得越丰富,内心越广阔。
当你读过成百上千的书籍,就如同对话过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看的越多,经历的越多时,你便会在万千的价值观中产生出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就是你自己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资讯爆炸,我认识太多人,他们最大的阅读量来源与朋友圈和微博。他们对一件事的认知,往往只来自于别人的声音。
当一个人所有的眼界和格局,都来源于外界的声音,这个人自己便会失去所有判断,变成一只提线木偶,毫无灵魂的在空中摇摆。
三毛说: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当你读过足够多的书,你便会有自己坚定的价值判断。
你会懂得选择怎样的伴侣共度一生;会明白面对诱惑是心存侥幸接受还是坦然拒绝;在别人指手画脚添油加醋的时候,你会坚定信念笃定前行。你会更加独立,勇敢的穿梭于各种各样的评价,建议,流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