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儿童读的和儿童想读的》是万维钢老师在得到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里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儿童读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儿童读书现状,以及我们可以从美国儿童的读书中借鉴些什么。下面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国儿童读什么书?”的学习笔记。
万维钢老师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有两个孩子,女儿两岁多,还不会读书,儿子已经八岁了,正在上三年级。他们一家住在美国,孩子在美国读书。万老师小的时候在中国读书。这使他有条件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孩子的读书情况,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儿童的读书。
在万老师看来,中国儿童读书的状况跟中国足球的状况有点像。
第一,我们在这件事上的真实水平,比我们心目中以为的我们应该有的水平,要低很多。
第二,我们都喜欢谈论这件事,但我们都不让孩子去做这件事。
万老师认为,中国面临儿童阅读危机。
1.中国儿童读什么?
万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亚马逊中国”上的童书销售排行榜。排在前面的书基本上是两类。
一类是《我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宝贝第一套好性格养成书》、《宝贝第一套高情商养成书》等,一看就是很实用的书。
一类是《格林童话》、《小王子》等,就是所谓的“经典”。
万老师认为,这些书的消目标费者不是儿童,而是家长们。出版社并不在意儿童喜不喜欢,他们在意的是家长怎么想。家长想的是怎么给孩子自己点技能。家长们把这些价值感满满的说买回家,就像给孩子带上了新首饰。
而在“亚马逊美国”上的童书销售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大部分是故事书,而且是比较新的故事书。最老的大概是《哈利.波特》,而不是《格林童话》。故事书,才是儿童真正想看的书。新的故事书能上榜,说明美国的儿童是真的在读书,而不是买了经典拿回家摆着。
在万老师看来,指望买一本彩色画册就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情商,就如同指望看个什么“小小爱因斯坦”DVD,听个“宝宝莫扎特”CD,就能培养天才儿童一样,属于迷信。这不叫阅读。
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得体验的行为。你得沉浸在书本的文字中去,借助作者的描述,自己在头脑中想象一个可能完全不同于身边一起的世界。
跟看电视相比,阅读算是有门槛的技能,得小心翼翼地培养。因此,对小孩子来说,阅读就应该是读故事书。
有个说法是中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年读四本书,以色列是六十四本,俄罗斯是五十五本。这些数字可能有些夸张,万老师查了一下,美国的数字大概是每人每年十二本。这大概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其实并不是真的很爱读书。
走进中国任何一家大书店,摆在明显位置、销量最好的,永远都是各种考试辅导材料。在万老师眼里,这些辅导材料是不能叫做“书”的。
有人说,中国的大学生“读书读傻了”,这个说法不太合适,因为他们并没有真的读书,他们只不过看了很多教材而已。如果把科举和考试的因素去除,也行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人就不怎么爱看书。我们是一个非常讲实用的民族。
在万老师看来,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书籍分类,叫做“课外书”。万老师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读课外书一度被视为异端,老师会禁止,还会没收。现在的态度好转了,也开始鼓励孩子们读课外书。但“课外书”这个概念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一切真正的“书”都是课外书,“课内的”书应该叫“课本”。
总而言之,万老师感觉,中国儿童读的“书”大都是家长和学校想让他们读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读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