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德镇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及思路
务德镇地处宣威西部,距宣威城区64公里,全镇辖17个村委会,187个村民小组,191个自然村,有农户13069户,人口52386人,国土面积448.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78.6%,属省级生态示范镇、山清、水秀、林碧,没有任何冒烟工矿企业,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森林、土地、水热资源优势明显,充分发挥省级生态镇品牌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打“生态牌,吃生态饭”优势明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稳粮、强烟、兴蓄、上薯、发展果蔬”经济战略,充分发挥“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强镇,商旅活镇”发展思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农业产业经营为主线,贯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方向紧扣“名、持、优、新、精”作文章,传统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宣威最大的小春马铃薯种植基地,吸引了云南最大的马铃薯变性淀粉生产企业云淀淀粉有限公司落地建设发展,以“三季串换留种”模式为主的优质马铃薯种植及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工作在全市享有声誉,把务德镇建设成为宣威乃至云南重要的绿色无公害优质马铃薯种植及种薯繁育基地一直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
一、小春马铃薯种植,打造品牌战略
2013年在市委政府及市农业局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充分发挥沿牛栏江新华、太阳、糯嘎三个村委会位于牛栏江畔低热河槽区的1.1万亩土壤蔬松、肥沃、水热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土地集中连片,增产潜力巨大,区位优势突出片区致力打造宣威最大小春马铃薯种植基地。通过深入细致开展土地流转调研,圆满完成6500亩土地流转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我们召开群众会13场次,并责任到片,镇村干部食宿在村,入家入户做思想宣传工作,历时25天,顺利而平稳地把务德镇糯嘎村1500亩、新华村4000亩和太阳村1000亩,共计6500亩的土地流转到沿江三村的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今年的省市小春马铃薯示范样板种植。我们并组织装载机100台班对6500亩土地进行平整、打破地块界限,再利用旋耕机100台班对土地进行翻犁、理墒。我们还请市农业局的专家对小春马铃薯种植进行现场培训,农技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块进行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种植农民介绍种植技术,传授种植管理方法,常常亲自手扶犁铧,现场示范,按时完成全镇8500亩省市小春马铃薯样板种植任务,迎来了宣威市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在我镇沿江三村的圆满召开,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二、秋薯种植,促民增产、助民增收。
今年承办3000亩市级秋马铃薯样板。一把种植地块关,科学规划样板种植地块。样板突出霜期短、土壤肥、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进行布局,重点打造务德坝子、拖克坝子、源兴河谷、牛栏江河槽三个重点区域,其他地方适度布局,样板计划实行申报制,要求重点区域样板连片面积不少于500亩,其他区域不少于100亩。
二把种子质量关。秋马铃薯种植成功与否核心是种子,今年我镇狠抓了小春马铃薯种植,丰富了种源,出满足自身种植需求外,还为全市收储了近600吨种子,采取差额补贴方式统一调供种子,按调种数量核定样板面积,确保了重点区域的良种覆盖率。
三把种植密度关。由于秋薯发棵率差,抱团结薯,种植密度需达到每亩3000-4000株。种植深度需达15厘米左右,应适当增大种植密度,以多种促多收。通过以上措施秋马铃薯种植现已进入收获期丰收在望,亩产均达1.2--1.5吨。
三、大春马铃薯种植主打科技牌,确保淀粉厂原料供给。
全镇种植马铃薯3.5万亩,在马铃薯主产区的岔路梁子、茨嘎梁子、租嘎梁子规划种植1.1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建成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宣薯2号”、“滇薯6号”、“威芋3号”等高产、优质品种。以脱毒种薯繁育为主,建成600亩马铃薯科技示范园,遴选17个优质品种,实行品种对照展示,“微型”薯原原种繁殖31万粒,以国家级重点“3414”马铃薯肥效对比试验为主的试验体系,有力支撑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在种植方式上进行了总结创新,推广小春马铃薯地膜覆盖和大春马铃薯大薯整薯快繁技术,实现“小春、大春、晚秋”马铃薯 “三季串换”种植,总结出了一套集良种良法为一体的马铃薯“双高六改”配套高产栽培措施,全面推行高垄双行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