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山里待了两晚,不得说山里真不冷,那得叫“寒气逼人”。
空调开了半天也不见传说中的“温暖如春”,想起前台小哥带看房时说的“我们有壁炉,需要的时候可以叫我过来给点上”。没多大会儿,被空调烘托半天的16度蹭蹭来到26度,不得不说还是得“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啊!
感受着壁炉带来得暖烘烘,闭上眼睛就嫌弃起嗡嗡作声的空调,干出气儿不出力的摆设!哼~随手摁了开关,转身进入甜美的梦乡。
猛然惊醒,睁开眼。我想干什么?不,你不想干什么!哦,为什么这么冷!抬眼朝壁炉望去,一片暗黑。起身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想重新点燃,没有火机,更没有火柴。灵机一动,用火钳扒拉扒拉,还能看到丁点儿火星。
带着希望,放上几张纸巾,再剥下木桩上的树皮放进去。欸嘿,别说,浓浓的烟气带着希望扑面而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黑夜中具象化了。装进满满的柴火再次躺下。此时,看一眼时间,不到一点钟。转身,继续做梦。
猛然惊醒,睁开眼。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彻底,还有些许炭火,直接加柴,火焰经不住诱惑立马出来狂舞。再躺下,时间已是六点。转身,想继续做梦。可在睡睡醒醒之间,脑海里想到几个问题。
第一,干柴化成的灰烬都去哪儿了?
睡前往炉子里添了那么多柴,心想到了早上炉子里的灰烬该满了吧?这个担忧完全基于小时候对灶台的记忆。可是,当夜里第一次打开柜门的时候,里面的灰烬居然比最初的还要少。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壁炉下面有一层隔板,灰烬会透过网格直接进入隔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酒店准备的木材都是经过充分干燥的,再加上所有的木材都燃烧完全,如此一来,壁炉的灰烬自然比做饭的灶台少的多。
第二,东北的炕到底是怎么解决夜里添柴的困顿,如果都像这一般,那夜里还叫人睡觉吗?
答案是东北的炕夜里不需要频繁添柴。因为火炕并不是在持续燃烧,而是睡前添足柴火,好让整夜都保持温暖。原因是火炕的设计已经考虑了节能和安全。火炕通常与炉灶和烟囱相连,这样在做饭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用于加热火炕。白天不使用火炕时,会将被子收起来,让火炕的热量散发到整个房间,从而节省燃料。
第三,古代的炭到底是怎么制成的?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掌握的是一门怎样的技术?
卖炭翁的炭是通过传统的烧炭工艺制成的。何为传统,我的理解是笨方法。
top1:卖炭翁需要在山坡上挖一个简易的炭窑。如果想同时多烧点,那就要挖多个炭窑好同时工作。
top2:把辛苦伐来的木材放入炭窑,当然这是个技术活。要根据炭窑的大小合理安排木头的数量。
top3:3、2、1。点火!让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别问,技术活!非要问,那就大约时开始冒蓝烟的时候),将烟道和窑口同时封起来。
top4:等待,大约二十四个时辰,也就是48小时或者说两天。木材会在余热中炭化,最终形成木炭。
top5:等窑冷下来后,打开。这时候还要泼冷水,防止有的炭没有冷透再死灰复燃。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通风,因为窑炉里有大量一氧化碳,不小心会要人命的。
至于为什么要让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是因为万一没有掌握好火候,最后就可能产生没有完全燃烧的炭头,那贵人们用炭的时候烟雾就会多,那么贵人们会不开心的~后果是会很严重滴!
阿淼写于202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