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21地本吴昌杰
小时候父母因为生计外出打工,所以我是跟我的爷爷奶奶长大的,所以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很深,甚至超过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情。我记得得最深的就是小时候跟爷爷去烧炭了。
大概在初中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回家和我爷爷去烧炭,在周一到周五这段时间爷爷都是先把要烧的木头准备好,然后我周末从上初中的县城回来之后。周六的早上爷爷就会早早的叫我起床,我们俩简单吃了面条之后,带上我家的狗,我们就出发了。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到我们要烧炭的地方了,我们先把带来的东西放下,然后爷爷就拿起锄头去打开炭窑。爷爷的炭窑打在倾斜的坡上。炭要由三部分组成,在最底下的是用来烧火的引火口,中间的是用来装木材的圆形的像蒙古包一样的用土筑成的窑,窑的上面还有一个从地下上来的烟囱。爷爷进去之后就把已经冷却了的木炭递给我,我再把木炭放到地上,不是简简单单的放,而是还有分类,把成形好一点的放到一边,这些要拿去街上卖,把没成形的放到一边,这些是我家自己在冬天烧的。我们把窑里面烧好的炭拿出来之后。
爷爷简单清理窑里面烧炭留下的过多的灰烬之后,我就把爷爷前几天锯好的木头递给爷爷,爷爷锯的木头总是一样长的。爷爷就把木头放到炭窑里面,木头是竖着放的,因为爷爷说这样可以多放一点,把大一点的放到离烟囱近一点的地方。小一点的木头就放在离引火口近一点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燃烧得更完整一点。我们放好木头之后,爷爷再把进出口封好。然后我们就到下面的引火口烧火,往往要五六个小时才不用添柴火了。在这期间我们还会把带来的糍粑放到一边,等糍粑变软了我们爷孙就一起吃。就这样,天快黑时爷爷还会去砍一担柴来。天黑之后我们就伴着月光回家了。到了第二天的时候爷爷再来把烟囱和引火口也用泥土封上,过了四五天才能打开炭窑把炭取出来。
写此记念儿时和爷爷烧炭的日子,记念我慈祥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