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课《庄子·逍遥游》今天结束,明天早课继续复习。
读过《庄子今注今译》《庄子注疏》,再看南怀瑾老先生的《庄子南华》。越来越发现庄子的这篇《逍遥游》当真是值得一再咀嚼,只是在读前两本书的时候也只是停留在对意思的梳理上,倒没有更深刻的去思考庄子的各种譬喻。
就像南怀瑾先生说的,庄子的每个例子都不可以随便放过,可我当时读时,就只是觉得庄子怎么想到了这个。其它就不再追问了。而南怀瑾先生说,你不只是要知道庄子想到了这个,你还要知道庄子为什么想到了这个,庄子想到这个他想干什么。你不只是惊叹,还要在惊叹之后去探究原因。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我只是理解一下表面意思,绝对没有想到,他为什么突然就举厨师这个例子。南怀瑾先生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是讲究吃的,而且中国历史有好几个名厨师,第一个好厨师是伊尹,就是商汤的宰相。没当宰相之前是做好饭来讨好皇帝,最终因之而作了宰相。
这么说,庄子举庖子的例子还另有所指啊,他是不是来映射自己不会对政治感兴趣。我不知道南怀瑾先生说的是对是错,但这种思考方式或许值得我去学习,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还要看其行文的义理,作者思想的走向。
庄子又说:"予独不见狸狌乎……",南怀瑾先生就又说了,为什么庄子在这里要举这个生物呢,天下的生物多了,而不是举出来狼狗之类的呢?因为狐狸性情多疑,所以在这里面引用。(当世间事物没有庄子能表达出他思想的时候,他就会给大家造出来一个生物,就像鲲,就像鹏。)
写到这儿,又想起来曾经解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当时樛木老师就说:“京城里可写的东西很多,可郁达夫为什么偏偏写了这些落日、枯草、落蕊……由此可以探讨出郁达夫的思想,以及他的审美,还有他想表达的内容。”看来解读文本,不只是读文,还得读出文字背后站着的那个人。
庄子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自然和庄子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名家,一个是道家。物有没有用,有多大用跟智量、境界、应用见地有关系。就像画家看到树叶、树枝把它们收集起来,用各种树叶做各种图案;树枝横切成片,用树的年轮做成各种图案惊艳世界,可是农妇捡来只能喂羊、烧锅做饭,境界不同。
八卦一下:不是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吗?庄子和惠子怎么就成了朋友了。
当然《逍遥游》之后,我也就明了了,当你和别人的看法不相同的时候,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你不了解别人的世界的时候,请闭嘴!蜩和学鸠对大鹏的那种"图南而飞"很是不理解,这没有关系,因为你和他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但,你一“笑”,就不对了,不是说这个笑对对方有什么样的损害,而是它让你身体里的"小"裸露无遗(可怕的是你对这种“小”却不自知)。这一笑两者的境界高低赫然。
人生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看内心。
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逍遥,无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