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银河补习班》自开播就争议不断。有人说它是对现在应试教育的一种抨击。
现在的孩子竞争激烈,负荷超重,每天的学习时间无限制被拉长,除了在学校里的学习,回到家还有一大堆试卷与作业,很多孩子的作业通常做到十一二点,处于一种疲惫学习的状态。
高考被视为成为人上人的唯一出路。时至今日,我们仍常将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唯分数论”的盛行可见一斑。
培训补习班也如雨后春笋在全个地区冒出来,尤其是冲刺毕业班的孩子一整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整个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就连周末也取消了变成了一天。哪怕这唯一的一天假各科考试试卷作业也不间断。
可即便如此那又有什么办法,别人都在学,你不学吗?难道真的如影片所说那样扔掉孩子的课外辅导书,每天放学后不做作业疯玩,电影只是电影,毕竟不现实。但电影里爸爸所说的一些教育理念还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梦想很重要,热爱更重要。
当影片中的父亲问马飞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马飞给出的回答是“清华北大”。于是这位父亲厉声教导儿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是的,考上清华北大然后呢?马飞低拉着脑袋不做声,这是孩子的梦想吗?并不是,这是孩子母亲的梦想,母亲给予孩子两个选择,要么为了清华北大努力奋斗,要么去楼下卖煎饼。
这时父亲告诉儿子:“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正如他在影片中说:“我想让他学的不仅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他在帮助孩子找寻梦想,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犹如一具没有思想的躯壳。
父母老师总是告诉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賺很多的钱,过上好生活。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只有这样的一条路可以走,人生道路千千万万条,也有很多有趣又好玩的工作。
父母老师的教导会让孩子误以为上完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毕业之后还要面临着选择工作,试问有多少人是真正对工作热爱,有多少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做一件工作?少之又少。
在影片中,最后揭榜时,马飞并没有如愿以偿考上年级全十,被教导主任驱逐离线。班主任高老师找到他的语文试卷发现作文是零分,于是再次找到教导主任要求让孩子当众读作文。关于作文分数争执不断,墨守成规的教导主任坚持按出题思想只能打零分,而校长采取了在场老师打分去评论分,最终马飞得到平均分22进入全年级前十留了下来。
学校一行人参观教室发现学生们在考试后把试卷、课本从教学楼上抛下,如浩浩荡荡的一大片飞雪。原来这是教导主任默认的庆祝方式。
马皓文站在飘下的试卷中,质问教导主任:“如果刚刚考上高中的孩子都如此迫不及待地扔掉课本和试卷,我很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难道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吗?”如果目的不明确仅仅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考上一所好大学,那么进入大学后会茫然无措,学习是终身的事,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我们不仅教会孩子课本知识,更需要培养每个孩子的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独立选择的能力,拥有梦想、保持信仰的能力。
他总对马飞说“你要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
他鼓励马飞遇事观察周围、开动脑筋,自己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