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于依赖时间的我们-《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有时候非常喜欢微信读书的这种推荐方式,可以在一个作品读完之后,继而于推荐序列看到很多类似的作品,然后跟随着自己的选择,去阅读,去加深,久而久之也就对于一个方面的信息转化为知识,进而以一定的量变融合为自己的认知。

《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初看去,这样的问题就有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望着这样的封面,我在想从这样的书籍中我会读到什么,我又能从中看到哪些新颖的想法观点,又或者这样的一本书是因何而其进入了被推荐的序列范围之内。

也不妨,想想,对于自己来说有哪些问题是古怪的,有哪些问题又是让人忧心的呢?其实在实际的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很多,只不过,这些在时间的长河中也只能算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吧。

与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相对应的,则还真就是这本书的宏大了。

当地球停止运动而大气还在流动,是否曾想过这样的情景?

大家一起站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然后相约好了一起跳,会不会地球真就变成了一只球,在太空这个篮球场一跳又一跳了呢?

还有,当投球的速度足够快的时候,球是不是就要跨国山越过海,到达了大气层的末端?

这些稀奇古怪,很是稀奇,但是在嬉笑间,别有一番答疑解惑的味道,一下子似乎也穿透我这样一位科学白痴的软肋,在这其中收获了能量夸耳的单位听到了自己不知道的速度,甚至作为理工科男熟悉的化学周期元素表在这里也那么的陌生,只能说上一句amaze!

让人忧心的宏大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确实让人数也数不过来,犹如时间长河中的尘埃,究竟有多少般。

“100万年后,人类终将灭亡,没有人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但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永远存活下去。也许我们会逃到其他星球继续存在百千万亿年。也许文明会崩溃,我们都会死于疾病或是饥荒,最红的人类会被猫科动物吃掉;也许我们所有人都会在读完这个句子后的几个小时里被纳米机器人杀害。”

这是书中《纽约是时间机器》中的一段话。

没有了人类,地质活动依然会继续进行。风雨和呼啸的沙子会逐渐分解并掩埋我们文明印记,人类造成的气候影响很有可能会延后一次冰河时期,但我们不会终结冰河时期的循环。最终,冰川会继续向前进发。几百万年后,没有多人人造物体还能保存下来。

读到此,不禁唏嘘时间的力量,唏嘘我们每个人的渺小。在时间的长河中,即使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后代,那些伟人,那些富人,那些乞丐,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一切皆过客:生啊死啊时间啊》说到:我们的生死在浩瀚的宇宙中渺小至极,可谓微不足道,我们的星球很年轻,人类更年轻。我们的生命只是无限时间尺度上的一个短暂的瞬间而已。

所以,想想当我们为了未来的某个时间而忧心重重的时候,是否有那个必要;当我们为了过去的某个事情耿耿于怀不能放下自已的时候,我们有是否又太过于依赖时间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