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断舍离|物品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大多时候,我会觉得,我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好,比如衣服,比如朋友,比如课程。因为只有这些外在的东西多了,我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这样的结果是:衣柜满满的,却总觉得没有衣服穿,穿在身上也总觉得不够舒适;朋友很多,却基本上没有交流,顶多在节假日的时候寒暄几句,有时内容还是群发的;课程报了很多,却没有时间听,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也看不到任何结果……

慢慢地,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一味追求数量,却从不看质量。

其实,很多物品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1.只要是真正需要的物品,都很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这本书的核心,就在于全面说明断、舍、离。

,即谨慎纳入

我们之所以物品多,是因为不断地买入,纳入,收入。

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有,却什么都用不上。

,即舍掉无用

生活中一些总有一些物品,是我们不上的,比如朋友送的礼物、儿时的衣物、用坏的家电。

,即远离迷恋

远离对物的迷恋。

2.那些躺在你微信列表的好友,有和你聊过天吗?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的微信好友一度超过了400个。

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为朋友圈一刷下去,都是广告,还看不到底,想了解我朋友的生活都不行。

更可恶的是,就连上班的时候,也经常收到群发的广告信息。

朋友圈不就是用来分享生活、分享喜悦的吗?怎么就变成一个广告平台了呢!

于是,我开始了微信好友的清理。

最开始删掉那些朋友的硬广告。

后面发现,还不够,还能删。

索性把基本上不联系、之前也几乎没有交集的人给清理掉了,其中有很多亲戚、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一些活动的朋友、前同事等等。

最后的好友数,定格在174个,我还是觉得太多了。后期将继续清理。

删完好友的朋友圈,真的好舒服。

3.生活需要做减法,从物品开始吧

我的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房间角落,就是书桌、衣柜、书箱了。

注意,整理不是收拾

收拾只是简单的归类。

整理=舍弃+收拾

仅仅是收拾,需要耗去非常多的时间,而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又恢复原状。

仅仅只是空间上的移动,并不能改变现状。

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舍弃。

收拾了我的房间后,能直观感觉到效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4.每天只扔一点点,扔出美好人生

接触《断舍离》有一段时间了,我加入了每日一扔活动,每天扔掉一件不需要的物品。

从最开始到现在,陆陆续续舍掉了十多件物品,有的是直接扔垃圾桶,有的是直接赠送给需要的朋友。

物品越来越少,却越来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些物品自己用不上,也许其他人刚好需要,这样才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也是一种尊重。

5.那些用不上的手机软件,为什么还要下载?

在接触断舍离之前,我喜欢下载很多软件,同样是听书,会下载喜马拉雅,好好学习,记账会下载随手记和网易钱包。

但是,真正用到的就是那几个,下载得多,找起来麻烦,也占用运行内存。

软件,只下载真正会用到的。

6.只买了几件衣服,却多了很多穿法

以前买东西喜欢在这些情形下买:促销的实体店、双11、双12。

所以买的时候往往更看重的是价格。

价格便宜我就买。

一买还买好几件。

可是买回来之后就后悔了。

要么不是穿的不舒服,就是穿的不合身。

接触断舍离之后,我改变了策略。

只买自己需要的,只买舒服的。

前段时间入冬了,我去实体店买了几件衣服:一件长外套,三件毛绒衣,三件打底长袖,两双鞋子。

特别舒服。

因为买的都是纯色的,基本上都可以搭配。

虽然价格比淘宝或者促销贵了一些。

但是按照使用频率来算,这些衣物的性价比是很高的。

而且搭配容易也省去了很大一笔时间。

物品虽然少了,生活,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