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伙伴采访我,激动激动,认真脸写回复。
1、拆书家、视觉引导师、私人董事会主持人,你可以给大家分别阐述一下这些不同身份背后的意义吗?
我的工作是做管理创新工作,一开始以为是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方法的培训与项目实施辅导,深入了解发现这个岗位如同名字需要创新和融合,说人话就是啥都得会一点。这么多的身份其实背后是不同的技术,它们是我工作生存余力的催化剂。
拆书让我掌握了快速获取系统信息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比如智能制造类的项目研讨时,听到不熟悉的名词,需要有快速学习与应用的能力,而获取知识最快速的方法是通过互联网或书籍。但是之前习惯学校的考试思维,资料阅读没有主次之分,总是想着从头看到尾,成效太慢。而拆书是对于知识获取与快速致用的一个补强。为此,我把多个知识串起来开发了几门通用类课程,并主导了精益工程师训练营6门课程的开发。
视觉引导让我具备了全脑思考的能力。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是在拆书的现场,小伙伴在旁边用涂鸦的方式把拆书分享的过程记录下来。当时的图像比较抽(nan)象(kan),其实我之前就尝试过图像,但是一直担心画不好就总是想着在网上找素材,不敢创作。
但是这次的体验,给习惯了左脑思考的我带来很大的冲击,图像不仅有趣而且轻松启动了我右脑的又一次思考。我慢慢放下芥蒂,我尝试去把图像思维应用在不同的场合。
当我想要记录时,放下手机画出来;当有项目说不清楚的时候,我提议画个图;当事情太复杂思考大脑不够用时,我提议画个图;当会议把时间浪费在重复确认对方说什么时,我提议画个图。最特别的是,我发现我讲课不用PPT了,自己动手画几张图反而有整体感,大家觉得有趣也不困了。视觉记录就这样被我掰弯成了实用的白板技术,它减轻了我的思考负担,开启我的新视界。
私人董事会主持让我开启了教练的大门。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伙伴求助如何坚持做一件事情?说实话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啦,只是成年人的世界没好意思开口问。但是让我意外的是,现场有人并未快速给经验,而是通过强有力的发问去探寻背后的故事,当时周围能量一下发生了变化,大家开始好认真地在听在思考。通过对方循序渐进地引导,最后发现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事后打听这个工具是用来给董事会提建议的。实践后,我觉得适合团队会议,尤其是我总被当做深南百度,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心虚焦虑烦躁,而这个工具把问题交给了问题的拥有者,这让我能释然自信地做好教练的角色。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身份,又是如何获得这些身份的?
因为吸引力法则,在我需要时,它们来到了我的身边。 而获得它们,我只是走出去连接一个个不同的圈子。啊,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还要付出人民币和时间。但是学有所值,那就够了。
3、你平时主要负责深南电路的管理创新工作,又有这么多其它的圈子等着你发光发热。一般怎么协调时间?
哎,时间永远是不够用。每次面对选择,断舍离和实用心态给我自由。另外,作为一枚未婚异国恋少女,我还有一段时间去探索自己,婚姻的进度条请你撑住。
4、这些不同的身份是否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一样的创见?
更加开放吧,行之有效后的工具我也会带着团队一起学习应用,打造学习型组织从小我做起。
5、工作中,会影响更多人加入你的这些小圈子吗?可以分享1-2个小故事。
其实,这几个技术在个人用户端都不新鲜,但在企业应用还是很薄弱的。我也是自身实践后觉得有帮助,再去帮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获益的小伙伴多少有点影响。比如在培训中,我试过把阅读的书籍转化为课程,深南一百多人参加过我的课程,常有铁粉来上课。在会议中,我尝试去把白板技术与引导技术相结合,借助提问,帮助团队开共创研讨会,或许因为口碑我有幸主持了新晋管理者的项目管理复盘研讨会, 2小时下来无尿点无瞌睡,结束后大家觉得超出预期。这样一种不以邀请对方进入圈子为目的,而是为能帮助对方的慢影响方式,让我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
所有的工具都只是工具,而我很庆幸找到了背后对于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