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切实卸下基层干部的“包袱”,让基层干部“松绑”,就要持续靶向施治,让基层减负从“不减不简”变“真减真简”。
减“指上”冗余,防止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政府进程得到了加速推进。然而,在数字化的大潮中,“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悄然兴起。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应用软件,在各种平台上打卡、“留痕”,这让基层干部“困于指尖”“束之手脚”。要杜绝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必须注重优化留痕,减轻留痕的规定动作,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此外,应当持续对打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精简操作步骤,强化系统的持续维护工作,确保软件更新不会引发额外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和高效,让基层干部少一点“一拍了事”,多一些“真抓实干”,保持昂扬的奋进姿态,方能“以减增效”祛除“病症”。
减“制上”加塞,摒弃事事考核的繁文缛节。如今,部分地区对基层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复杂且繁琐,这使得基层干部在面对频繁的检查与考核时感到压力重重。要使基层干部挣脱“无谓”的检查、“无尽”的考核,一心投入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事和烦心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整合与协作,创建内部数据管理中心,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此外,可以探索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如,倡导跨部门联合检查或进行统一的调研活动,防止重复的调研和多头管理,实现调研结果和数据的共享,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和考核体系,确保基层干部能够为民服务,方能“以减促增”祛除“病灶”。
减“质上”不实,杜绝层层加码的不良作风。“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然而,部分地区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事业观跑偏,不站在群众角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上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导致工作任务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最终没解决一丝一毫群众的问题,没做好一枝一叶民生的实事。纠治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功,须深挖根源、久久为功,要以“群众”为先、以“民生”为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基层干部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实事办成办好,方能“以减提质”祛除“病根”。把实事办成办好,方能“以减提质”祛除“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