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第二章三、四小节
今天阅读了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的第三第四小节。第三节说的是教师内心的恐惧,第四小节是令我们恐惧的认识方式。
作为一个教师,虽然从教多年,但是内心的恐惧依然不减,为什么我们那么难于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为什么我们以一种会导致僵化的教学模式来诊断学生的状态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并帮助他们找到克服的方法,而是责备他们的无知和平庸呢?在某种层面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
真的是一针见血啊!直接扯下了盖在教师脸上的遮羞布。
是的,我们一般情况下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就是说学生这不行那不行的,费死老劲也教不会他们。比如一些题讲了无数遍,学生呢,还是照样做错,照样记不住。导致成绩不理想。于是就把这个原因归结在学生的身上,说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认真写作业,以致于老师讲过好多遍的题再做还是出错。
我们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同样的问题,学生照样还是不理解呢?老师们是不是应该从自身寻找一下原因?是不是自己在课堂上只讲自己的,那些信息没有达到学生的心灵内部,学生的思想和老师的思想是两张皮呢,你讲你的,他们的脑袋里想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进入你的这个讲课的这个过程中呢?
是不是老师们没有办法把学生的这个学习兴趣人引导起来,和老师同频呢?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也许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出在老师的身上呢!如果说孩子们的基础差,那么从一年级开始教起的,他们的基础好能好在哪里?基础差的又能差在哪里呢?
我们在亲密朋友的面前,在无需戒备的情况下,我们会扯下面具,袒露心声,承认许多恐惧。比如我们的工作不受赏识,没有足够的报酬,取得的工资对不住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有的时候甚至会突然发现我们选错了职业,把生命都荒废在琐事上,一天天忙忙碌碌,絮絮叨叨,跟这些孩子们处理那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琐事。真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又特别劳累,而且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战战兢兢地过着每一节课。和学生们斗智斗勇,绞尽脑汁地想着怎样让学生服服帖帖的遵守课堂纪律,怎样让学生能够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怎样能让她们的学习成绩提高?怎样在月考、期中考试,或者是期末考试当中的成绩拔尖,在平行班中能够占到上游,最起码不要排在最后,或者是倒数。尤其是现在所有的老师期末成绩大排队的时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时候,贯穿整个学期,心里都会特别的焦虑。生怕学生们考不好。所以就把功夫下到每一节课堂上,每一节课都是逼着孩子们学习呀,做题啊 一点儿也不敢放松。毕竟如果成绩考在最后的话,仿佛就给别人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学生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就显示着教师的能力。
教师无时无刻都在恐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