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工程培训心得
掐指算来,我来发展中心已经10个月,一切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本以为来到这里可以搞教研做培训,没想到一次机会都没有。这次有幸参加三名工程培训活动,我的心犹如久旱逢甘霖一样欣喜。
尽管我已经是高级职称,尽管是优秀专家,尽管是高层次人才,但我依然渴望学习,渴望更新理念,渴望知道同行那些领军教师的创新做法。尽管我没有分到培训师团队,只是跟八十位不同学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老师在一起学习通识教育,但是我依然如饥似渴地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每一场讲座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昏暗的世界,又像一把火重新点燃我差点熄灭的灯芯,更像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滋润我的咽喉和心灵。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上午开班仪式中,我们观看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的讲话视频。她要求中原名师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教育家精神,提醒我们身为一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保持情绪稳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在读到《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这篇文章时,想到了作为教师的初心,我们应给予孩子充满人性和美好的教育,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要像曾子一样“日三省其身”,要像孔子一样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教育是一个需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可能无意中做出的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行为,从微小的地方开始,逐步做出改变,以期望在学生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让他们茁壮成长。她讲的梁晓声缅怀语文老师的故事让我潸然泪下,激发我写下了《影响我职业生涯的几位语文教师》。
下午的培训由新乡市的赵方强老师主讲了《解锁教师有效成长的实践密码》。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和成长经验,从自我定位、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我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成长之路的四点要求。我深刻领悟到教师的成长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多维度交织、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知识、技能、理念等多个层面不断深耕细作,持续打磨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是教师成长的根基所在。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改进。培训过程中,赵老师多次强调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反思与实践循环往复,逐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螺旋式上升。教育教学也是一个创新的工程。他用“和尚挑水”的故事阐述了自我创新的观点。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点,因为我在28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但总是创新不足。他强调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事,领导可能不允许,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只管去做。这让我想到在思源学校三年的艰难改革,我就像戴着镣铐跳舞,尤其是对新课标在语文课程中的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大单元教学的探索,我像一个独行侠一样跌跌撞撞地行走在创新的泥泞小路上。比起赵老师,自己做得还太少,失去了教学一线的宝贵资源,我不能再丧失研究的领地。我想告诫青年教师们:请珍惜自己的三尺讲台!!!
如果我能重返讲台,我会把此次培训学习的宝贵经验用于实践中,如果不能,我就坚持理论研究,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