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直是一个很难愤怒的人。直到现在都是。
但是,从前的不易怒和现在的不易怒,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不怒的表象,背后却是不同的两个根源:
以前的不怒中,是包含着隐忍与压抑的。我把很多的不良情绪留给了自己,成为对自我的软性的攻击。
这种不怒不会伤到别人,但会伤到自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退却很多时候会成为别人轻视甚至利用、攻击的标靶;
那时候的我,呈现出来的是没有主见,随大流,跟大队,不会拒绝:
——明知道如果赴了别人的约,跟了大队的安排,我就要打乱自己的计划,晚上回到家就要大赶稿赶到晨曦初微——因为答应了编辑什么时候交稿,即使拖延症发作拖到最后一刻,我也要把作品交出来。
——明知道自己不想去,但因为别人的道德绑架:你不去就不孝,你不参加就是没有团队意识,你不回去别人会怎么说你……
于是,我妥协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在为难自己,不想伤害A与B,所以只能伤害“我”。
我相信跟我一样的人不会少。
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温吞随和,人好听话,但其实活得并不自在——毕竟真正的随性不是被同化,应该葆有自我,跟随本心,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也不为难自己。
所幸,有一天我的脑海中忽然飘过了4个字:凭,什,么,呢?
是啊,凭什么呢?你又不是我的老板给我发薪水让我养家糊口,不是我的爹妈抚养我长大,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我没饭吃的时候,你养我吗?我没钱花的时候,你给我吗?
没有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笃定的回答:
——好!
——没问题!
——假如有那么一天,就这么办!
……
即使真有人跳将出来说了上面的话,那你信吗?信也是傻子。
因为即使是爹妈,他们能说,也诚心诚意地想做到,但真的能做到吗?他们会老去,他们不能陪你、扶你一辈子。
生养你的父母,半途结伴而行的伴侣,后来上了你人生列车的儿女都做不到,更何况那些和你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谁谁谁们?
这样的说法很刻薄吗?
是刻薄,但是真相。
因为这个世界有一个词叫无常,唯有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
人啊,终究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谁都不能陪谁到最后,任何人都不行。
说实话,正是这种看似“自私”的想法,让我豁然开朗。
我知道了,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也好,是不同味道的芒果也罢,都是独一无二。
酸甜苦辣,喜怒悲欢,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会真正的懂你。
切切实实的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哲学早就判定,你找不到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别人也不可能是你,怎么可能完全感受你的感受,承担你的承担?
你相信吗?信了于你是好事,是进步。
你迟早会信的,越早信,越早幸福。
2
说回愤怒这事。
我依然相信,人的秉性是有天生的成分在的。这点从佛学的轮回可以找到立足点,所以秉性或许与前世有关,这里不展开。
而从心理学上讲,从儿时,从原生家庭来解释,会有更多人信服与受益。
我的不易怒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什么人,但或许是天性,或许是自身的成长经历,令我确实能对很多人与事做到“换位思考”,觉得人生而不易——你有你的烦,我有我的难。
而这一点认识,与后来佛学上判定的“人生苦短”四字也不谋而合。我也终于明白,原来我的思考并不是伤春悲秋,庸人自扰:苦且短,确实是众生正在面对的实相。
自此,我的“不易怒”也变得更为深沉与笃定了些。
当然,这个阶段的不怒也不是完全不怒,甚至有时候比第一阶段的愤怒更多,因为知道:
过了我的底线我可以发声,我不要因为隐忍而伤害自己;
我可以不用强迫自己为别人的无礼、过犯、过错负责;
我大可以温和而坚定地拒绝,甚至反怼回击;
我开始对自己不利的评论视而不见,或者看都懒得看,当然,对我好的评论,我会说谢谢;
我知道了选择的妙用:对我好的,有用的,接受;对我不好的,无用的,“呵呵”二字,足矣;
我可能变得比以前更易怒,但我很高兴,因为这也是解脱。
3
我见过一些总是喜欢用指责与愤怒来表达的父母。
在这样的家庭里,大事小事都喜欢用一些诘责和愤怒来表达,大至买车买房,小到给我递一个杯子。
坦白讲,在以前,我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我以为,这是他们把争吵或指责演化成了适合彼此的一种沟通模式,是他们长期生活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交流途径而已,所以无可厚非。但随着认识的加深,我知道这种判定是错的,起码它只是前半部分,而少了后半部分——前提是,在没有儿女,没有别人的时候。
这很重要。
夫妻经过几十年的相处形成的独特模式可以理解,因为:
我知道你的出言不逊不是出于本意,也伤害不到我;你知道我的脱口而出不是发乎本心,也不会伤害到你;
OK,这个可以有。
但是,有了儿女之后呢,如果儿女看到你们这样的沟通模式,会怎么样?
就如视频里说的一样,孩子会以为这样的沟通模式是自然的,是正确的,这样的夫妻相处方式是对的,这就是爱!那就大错特错!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陷入两种极端:
要就选择攻击:沿用家庭中的愤怒模式,成为一个性格焦躁,动辄指责谩骂的粗鄙之辈;因为他们以为这是对的,不这么做反而觉得自己是叛徒。
要就选择隐忍(也是自我攻击):胆小懦弱,寡言,失去生命的活力与生机,这样的人即使不得抑郁症,幸福二字也会与之无缘。因为TA是困顿的,萎靡的,不是鲜活的,生动的,活不出生命的光彩来。
所以啊,有了孩子的父母,就不要太过“任性妄为”了。要吵架,要指责,请一起滚一边去,不要让孩子看到或感受到。
因为你们是TA的镜子,你们正在给TA演练TA将要度过的一生。
4
视频里的演讲者叫赖佩霞,她的演讲主题是《幸福没有那么难》。
但我知道,她要说的恰恰是“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幸福并不是一个感性的词汇,恰恰相反,它其实是一种终极的理性。她的演讲,正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要学习,要思考,要进步。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诸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