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许昌

                                        我的第二故乡——许昌

“我的老家就住在那个屯,我是那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每每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心中不由地发出感慨,故乡真好。算起来,我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许昌人”了,从高中毕业后到许昌就读,到毕业后在许昌辗转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个年头了,许昌俨然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已经在这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户。而这里我要提到的几个“外地人”更是早已把许昌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第一个“外地人”是我的老领导,他十几岁就离开山东老家,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军入伍,从战士一直干到团长,后来转业时他的领导想让他到郑州去,那里有比较好的政治前途和优厚的待遇;他的亲朋好友则希望他回到生他养他的山东老家,以便有个照应;而他则在经过几番斟酌后选择了第三条路,那就是留在许昌,转业到一个县做了常委,后来陆续变动工作,但始终没有离开许昌。在一次一起散步时,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要留在许昌发展时,他的回答令我多少有些意外;他很喜欢许昌厚重的三国文化,我无语了。

第二个“外地人”是我的老乡,跟我一样,上大学时来到了许昌,毕业以后就到市区一所中学任教,由于98年以后不再统一分配,所以他也只是在公立学校里干着没有编制的工作,这其中本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他随后的一个举动让我当时觉得有点疯狂。他的老家在一个远近闻名的小镇上,父母在街上做些小生意,妹妹在上中学,本来一切都挺好的。可在2005年前后,他不知用什么方法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把家里的临街独院卖了,然后在八一路不太繁华的地方买了一套三室一厅。亲朋好友都不理解,毕竟家里的条件在当地还不错,在这边却一切都是变数。

在许昌安家不长的时间,由于公立学校教师的不断考录,他作为一名专科生不符合条件,也被学校解聘了。我心中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可以想象当时的他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初劝他不要离开故土来许的老乡们又是怎样的眼光。也许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由于他的坚持加上勤奋,不多久他就重新在一个私立学校找到了工作,两三年后自己办起了学校,生源由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四五百人,爱情也获得了大丰收,娶妻生子也水到渠成。每每我们在一起闲聊时,我问起他当初为何那样抉择,他给我了一个爽快的答案,因为许昌有好的发展机会,他相信许昌有他的一席之地,我听后乐然开怀。

第三个“外地人”是我的大学同学,她也来自于农村,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她在专科毕业后陆续上了本科,后来又读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她完全有条件留在其读研究生的学校任教,她却婉拒了教授的挽留,毅然决然又回到了并不是她家乡的许昌,从事了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她的同学我不能理解,她完全可以在大城市里安身立命,可为什么愿意来到许昌一个三线的小城?后来,她的事迹在媒体上见报后我才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她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来许昌学习后,有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资助她完成了专科到研究生的学业,而那对老夫妻唯一的儿子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她之所以告别大把机会的大城市就是为了报答那对老夫妻。对此,我心中充满敬意。

许昌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因不同的原因爱上了许昌,并把许昌作为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或许这就是许昌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4年1月4日这不是你的课题 昨天上午在省会的一前同事总给我电话,说儿子的校招线上笔试系统判断作弊,资格取消。...
    雪木912阅读 80评论 0 0
  • 1、今天我和姐姐又路过了我们17、8岁打工的地方。快近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早已面目全非,工厂已不在了,现在变成了学校...
    千雨小花阅读 103评论 0 1
  • 在学校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班主任的工作并非易事,如何成...
    心中有善阅读 272评论 0 0
  • 如果你想要真正的了解并将帮助自己的学生和学校提升教育的质量,那你可以怀抱着最大的同理心,将自己当成学生,与...
    水忆雪禅阅读 40评论 0 0
  • 集团收集各个兄弟学校的11.12月的新闻,要求每个学校提供1-2个比较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稿上去。然后品牌办会挑选...
    牧木阅读 6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