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理学的狂热爱好者,了解各种学派分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前两天刚读完《乌合之众》,趁着周末谈谈感(an)想(li)。
先给不知道作者的小伙伴扫个盲~
作者勒庞,19世纪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群众心理学创始人,他以研究大众心理著称,被后人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作为法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大佬,他在当时有着相对超前的视野和洞见,但从后来者的角度看,他的观点并没有逃脱时代的限制,结论有不少源于法国大革命和后来的绝对君权时期,因此难免不够客观,尽管如此,一些理论现在依然经得起验证。
接下来说说《乌合之众》这本书,我手里的这本是珍藏纪念版,所以比原作要厚一些,因为.....这书有将近35%是各种学界大佬写的序,光把这些玩意儿读完就花了我一段时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习惯,我喜欢在看书的前或后读读序言,这样可以了解其他人对这部作品的看法,然后与自己的看法碰撞产生思辨的火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
对于群众的特点
可以总结成俩字
— 蠢萌 —
群众是麻瓜
这个观点有精英主义的影子,大多数人都是迷茫的,没有规划和主见、人云亦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句具体的实话,因为如果是三十个臭皮匠凑一起,他们就连诸葛亮的脚指头都够不着了。
人类从天生具备一种降低能耗的方法论,那就是把手头的事情从需要过脑子到不需要过脑子转变,然后在通过互相影响将这个方法论刻入整个社群的基因中延续下去(荣格将它称之为群体潜意识)。换句话说,本能上人类是不喜欢思考复杂事物的,毕竟,有这功夫还不如去采点野果填饱肚子,或者延续基因。在社会进步之后,这些倾向也并未有多大的变化,大多数人只要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就乐于现状,时间久了,思考能力就会慢慢退化,进而变得容易听风就是雨,对流言丧失辨别能力。麻瓜是《哈利波特》里魔法师阶层对普通人的蔑称,从特性上讲,麻瓜与群众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偏偏,群众占据社会组成的绝大部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前进方向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力。
教育为社会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
尤瓦尔·赫拉利在其《人类简史》中提到,人类从生物特性上与10万年前相比并无太大不同,其社会得以进步的一大原因在于认知的进步。认知的发源,来源于少数精英,而认知的普及,则来源于教育。
那么教育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勒庞的研究中,认为教育的一大负面影响在于给了普通人犯罪的武器,根据统计,义务教育普及后的法国社会犯罪率明显高于义务教育普及前,群众因为认知的升级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平等,而对平等的追求促使他们制造社会的动乱与变革,从法国公社到巴士底监狱的大屠杀均可以看到教育带来的祸端。这一点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因为有国家机器的约束,但若是仔细看看社会新闻,同样有类似的事情,例如未成年人在知道法律对未成年犯罪不设重刑的情况下采取的犯罪行为;还有就是法不责众的概念带来的群体犯罪行为。
群体决策的低效与低质量
有团体活动经验的同学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没有一个领头人拿主意,纯靠大家的力量集思广益思考并执行某件事情的话,这事情基本就是蜗牛爬的速度前进,如果这个团体在3-5人,还好一些,但如果在10人以上,那简直就是噩梦。
勒庞举的例子是英国议会,诚然议会成员基本是各路精英,但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上层的群体,做出来的决策并不比某个村委会的大叔大妈做出来的高明。一个人在群体中的智商水平,与同Ta一起参与决策人的数量负相关,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思路有差异,还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做群体决策时,个体除了考虑决策的合理性外,还需要考虑自身利益(社会地位、认同感、经济收益等),这些因素有时候会左右个体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对于最优决策最大的阻碍。所以,人类社会乃至整个社会性动物种群,才会有领导者这个角色,领导者通过权威影响群体,以精英小团体的意见为基础作出决策,群体成员只需要守规矩并执行上面的决策,就能保证小日子的安乐,这样对大家都好,不是吗?
社会学中“150人理论”也可以对群体决策做补充说明。该理论认为,一个传统社会组织的极限是150人,超过这个数字后,组织便会失控,这是因为信息传递的精度损失和决策层对执行层控制力的减弱,尽管现代的网络让这一规模得以扩展,人数的增加降低了团队的效率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群体的盲从与冲动
上面也提到过,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人云亦云,也就是所谓的盲从,这源于个体的认知局限性。“150人理论”的另一个定义,是第一个人能够保持长期强关系的极限数字是150个人,这个范围之外的人社会联系会急剧减弱。人的认知除了源于教育之外,就是Ta的社会圈子,后者对其认知边界的影响巨大,为什么网络上老有各种文章在强调圈子的重要性,核心指的就是这个。扯远了....因为局限性存在于同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所以他们很容易就受困于某些观念,而若是群体中精英的数量少得可怜的话,他们甚至连建立起固定的观念/信念都异常困难,那这个带来了什么结果呢?他们被社会舆论牵着鼻子走,他们巨大的数量成为舆论的力量根源,他们的冲动行为成为舆论预言实现的催化剂。
领袖的套路
讲完群众,再来说说群众的领导者,在大家的印象里,领袖的形象不外乎“威严”、“果断”、“大局观”,请注意,这几个关键词其实已经在影响你,我在试图引导你的思路,这也是很多群体领袖经常干的事儿,他们采用断言的方法,向没有目标的民众灌输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塑造出领袖形象,赢得认可,群众的茫然使得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给他们明确方向的人,这便是断言的作用;领袖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重复这些断言,加深群众的认同度和对领袖的崇拜,从而取得支持;第三件事,便是让认同Ta的的群众去拉去更多人的支持。
这个可以了解一下西方民主国家的总统选举,大都是这样的套路,早期候选人基本就是各种攻击其它候选人,然后摆出各种证据来加深这些断言,赢取选票,至于候选人真的上位后,鬼知道他会不会把诺言一一兑现,但对民众来讲,似乎无所谓,他们要的只是“我们支持的领袖上位了,我们又有方向啦”仅此而已(对于看这篇文章的你来讲,我又何尝不是在赢取你的支持呢?)
结语
对于必须群体协作才能生存下去的人类而言,对于群体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推动团体的前进还是个人利益的获取,都会成为你的助力,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益。
图片来源:Unsplash(向摄影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