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各位同学,六年级毕业了,回想一下咱们小学学过的12册语文书,几千节语文课堂的内容,你还记得多少呢?很多都不记得了吧?那么是不是白学了呢?白教了呢?
不是。
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
留下了较好的语感,使我能不假思索的缀字成文。
留下了认识和情感。
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不下了兴趣和习惯。
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在这里,提醒所有孩子们,学习语文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我们1.重视朗读,我们要用心用情的去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每一篇文章都大声动情的读感觉来,你的语文就学好了百分之三十。2.重视写字。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请你再写每个字的时候都用崇敬的心情把字写好,写端正。3.勤写作。把每天的观察思考借助笔端表达,像一个作家一样端详审视自己的作品。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本文是于永正老师从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实在,很实用。
语文姓“语”。小学语文除了姓语还姓小。姓语–是对语文学科的定性。“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身份就不一样了,他有了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因此,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形式意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及不但要“得意,”还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因此,我们作为学生来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是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文章,从理解文章内容和了解文章表达含义两块入手学习理解。】
小学语文若是把“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这七个目标达到了,那就是特别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作为家长可以从这七个方面跟孩子一起努力实施,高年级的孩子也可以以此自查。(简单来说就是把字写好,书读好,文章写通,养成了读写习惯)扎扎实实的把每一步做好,不可着急。
对老师来说,教小孩子学习,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把手的教说的是耐心和细心,实打实的教,说的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语文要多读书,海量阅读。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吕叔湘先生曾说,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守住小学语文教学的“常”。常”是什么?“常”是不变的东西,是规律。小学语文教学中哪些是不变的?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是不变的。
比如,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朗读的规律就是听读,范读,跟读。作文就是“读写结合”。
【多读书,多跟同伴交流,跟书中的作者交流,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又一个法宝。】
每个学生都不是成知识的容器,它们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他们需要玩,需要活动,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
所感:任何教学都是相通的,都需要以关注儿童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抽离出学科中的本质然后再扩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发现左,右两个字书写时的横有何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