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香空结
这一定律在琼瑶的言情作品之中应用的广泛至极。《还珠格格》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仔细回忆还珠三部曲的剧情,可以发现几位主角的生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让观众跟着进入剧情,时刻为主角下一刻的命运提心吊胆。
而还珠格格也可以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其余的作品多多少少延续了吊桥恋爱的风格,性质与还珠又不同。
拿《水云间》来说,结局同样是男女主角千辛万苦方成眷属,然而一切困难都是源于男主角内在的懦弱的性格。换而言之,还珠中的吊桥是外在的,而水云间中的各种吊桥都是由内而生。
其实,每一个作家的作品皆是其内心情感的映射,管中窥豹,可见一般就是这个道理。
《还珠格格》中那个不会写诗,不会对对联的小燕子就是童年那个除了语文功课一团糟的琼瑶,严厉的皇后娘娘正是那些板着脸逼琼瑶学习的家长和老师的集合体。
《窗外》是自己高中恋上年长20多岁语文老师的缩影。
《又见一帘幽梦》这些被网友调侃小三上位的作品也是其当时与以为有妇之夫相恋的写照。二人历经波折终于能在一起后,其作品中的小三自然也变为邪恶的。
纵观于此,可以发现琼瑶的爱情之路就是在吊桥上行走。
说起琼瑶,不得不拿出金庸来做对比。二人自然都是影响了一代人,众所周知,金庸写的是江湖。
但我认为,金庸写情胜与琼瑶,金庸之情都融入了“国”的大背景之中,写情是为了写“国”写“侠”服务。
射雕中的情始终不离靖康之耻,女二穆念慈对杨康承认自己是宋人还是金人显得尤为在意,见杨康称自己为完颜康时,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射雕中场面之宏大也让人叹为观止,东至东海桃花岛,西至西域白驼山,南至云南大理国,北至苍茫蒙古大漠。
而琼瑶写情,是把“情”放在了首要位置,《烟雨蒙蒙》中依萍跳河后嫌不够虐?
那好,再来一个抗日战争把主角都分开,其对抗日战争,的描写自然不是来写“国”的,是为了突出主角的情路坎坷,场面也多囿于大上海。
二人写“情”对结局处理方面也可对比一番,琼瑶的过程以虐为主,结局以圆满为主。烟雨蒙蒙中的依萍和如萍都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还珠中的小燕子与五阿哥远离皇宫,终于留下了知画那个坏女人。
金庸的结局不论是喜是悲总会生出几分苍凉,《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和王语嫣众望所归的在一起了,慕容复疯疯癫癫的以为自己登上了皇位,这个时候还记着要为表妹做最漂亮的嫁衣,旁边的阿碧默默的应承着一切,无怨无悔的陪在他身边。
射雕中的华筝终身未嫁,等的人却成了自己的仇人。《碧血剑》中的温青青用尽心思终于得到了袁崇焕的人,始终也不会得到他的心。
其次,在文字风格上也体现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山无棱,天地和,乃敢与君诀。”“等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仍然感谢上天给了这个让她可等可念可恨的人。”,类似的郎情妾意为其主打风。
金庸写情让我印象最深刻是神雕的结尾处: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此番结局让人容易联想到后面两句句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莫相识,还如当初莫相识我认为一指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徒弟名为风陵,因风陵渡口二人初相遇。
二指张君宝,郭襄为他包扎伤口,不经意间瞥见了她的泪光,此刻的他还什么都不明白,在《倚天屠龙记》中我们才知晓他是一见郭襄误终身。
二人的文风总结出来就是男性和女性在爱情中的表现,小女人琼瑶渴求的是浪漫,是轰轰烈烈的而爱情,恋爱时总以为有了全世界。当然这也是大部分女性的特征。
金庸式的大男人在爱情中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有时却能不着一字,风流尽显。
总而言之,年少读爱情读琼瑶,能给你一个浪漫的幻想,年长一些读爱情读金庸,体验的是并不完美的现实。这不完美的现实又总能时而让你萌生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