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想想的确如此。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你忙前忙后做了一桌饭,还没顾上吃,就听到老公的点评:这虾线去得不干净啊。孩子生病了,你焦急万分,却听到伴侣的埋怨:早告诉你了要降温,为什么不给他穿厚点?意外发生了,你在想办法尽量弥补,却一而再再而三被对方数落: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你有什么用?当事情发生时,指责是最无效的做法,不仅挽回不了损失,只会将矛盾放大。总揪着对方的过错不放,时间久了再热的心也会凉,再亲密的关系也会渐行渐远。
遇事不责备,凡事多体谅,家人的心才能凝聚在一起,日子自然蒸蒸日上。看过这么一则故事。一天,正逢上集日,老婆子吩咐老头子:你去把咱家的马牵到集上卖了吧,顺便换点有用的东西回来。老头子高兴地上路了。一路上,老头子把马换成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后又把羊换成鹅,鹅换成鸡,最后用鸡换了一袋烂苹果……他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两位旅人,旅人听说了他的经历哈哈大笑:“你回家一定会挨老婆子一顿痛骂!”老头子微笑着说:“不,我一定会得到她的赞美,还会得到一个吻。”于是两个旅人就用一袋银子和老头子打赌。果然,听完老头子的讲述,老婆子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我喜欢吃苹果!”然后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吻。老头子一家其乐融融,还收获了一袋银子。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点评,去指责,家人间的关系只会变得更糟糕。最好的夫妻关系,不过是一个懂得,一个大度;一个不抱怨,一个不指责。最好的家庭关系,无非是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换位思考。遇事时的一万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没关系”。原谅家人的疏忽,宽宥家人的过失,又何愁人不和,家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