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完了父母爱情这部剧,剧情从四五十年代贯穿到90年代,有网友调侃说“这是一部祖孙三代”都可以追的剧,每一代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心不唤,物不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江德福)与资本家小姐的情感故事,一个是胸无点墨,只会带兵打仗的大老粗,一个是小资情调,受过高等教育,追求浪漫情怀的千金小姐。
极不和谐的两个人,成了剧中最完美的一对,他们一生的感情生活让江家的子女无不称羡,也羡煞了屏幕前的观众。
全刷情中最有格局的人,结局都很好,没有一个混得差的,因为他们都做了对的选择。
你需要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在机会面前你是否有纵身一跃的勇气,有甘愿付出代价,承担后果的决心担当。
安家大哥,安泰: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有格局,有远见,能伸能屈,在父母不在世,能护得安家周全,但在那个年代,有身份“成见”,出生资产阶级的人,是不受待见的。
安泰,能懂得顺势而为,不与时代潮流对抗,夹紧尾巴低调做人,在小妹安杰的婚事上,安家大哥是主心骨,是助推的,一开始 ,安家小姐安杰,是看不上大老粗江德福的。
安泰语重心长的开导妹妹,说“一个乡下大老粗,没有背景靠山,没有文化,却能留在高级军官炮校进修,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的,历史上的草根皇帝比比皆是,很多都是出身于市井平民草寇,这个江德福就类似于这样的人”……
正是哥哥的这番话,让安杰也有几分动了心思,如果没有哥哥的远见,格局,仅仅只是看到眼前的江德福,没有文化是乡巴佬,拒绝了这门亲事,那也就没有安家的岁月静好了。
江德福:虽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文化不代表没有才能,他看上安家小姐安杰,不仅仅是容貌优于平常女子,更是看上的是大家闺秀的那份气质,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女子能比的,江德福也是比较有远见,和眼光的。
在炮校进修结束,把自己可以留校的名额让给了战友(老丁),自己却选择了去艰苦地区任职,一开始妻子还不能理解丈夫,明明可以留在城市工作,为什么要跑到艰苦的地区。
这是江德福的远见和格局,首先他不擅长舞文弄墨,留在学校对他没有多大发展,战友老丁比他文化水平高,这个职位更适合老丁,何不成人之美。
他擅长带兵打仗,排兵布阵,不如去艰苦的地方,镇守边界海防,奋斗一番作为。
而且留在城市是非之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闭世要好一些,远离纷争祸端。
时间证明,江得福的选择是对的 ,从江团长上升到了守备区司令,如果没有因妻子的出身拖累,那上升的可不是这个速度。
而江德福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介怀,因为这是他的选择,顾此失彼嘛,你选择了什么,肯定也要失去一些什么,关键是自己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江德福是清醒明白的,找什么样的人做妻子,是他一生的幸福,甚至关乎到子孙后代的昌盛。
这一点上,江德福不像老丁瞻前顾后,江德福当初为了娶安杰,冒着丢掉军人的身份,有纵身一跃的勇气,大不了,回老家种地当个农民,有胆识,有勇气,有担当。
而老丁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人做老婆,他的结发妻子是农村父母包办,大字不识一个,言行粗鄙的乡下女人,老丁一直不满自己的妻子,羡慕着江德福的婚姻。
在老丁结发妻子去世时,老丁刚好有了这个改命机会,而葛老师的出现,刚好就符合老丁所有的想象,有知识,有文化,知书达理。
但同样面对结婚对象的“出身”问题时,老丁没有像江德福一样,有纵身一跃的勇气,没有胆识,没有豁出去的决心,不敢担当,不敢取舍 。
以至最后也只好无奈认命,娶了最不想娶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德华),还是那句话,关键自己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安杰:出生富裕家庭,资本家大小姐,受过良好教育,有眼光,有远见,有格局 ,要不然,司令太太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更关键的是,她在为自己子女教养 ,及婚恋的远见上,以及对娘家子侄的前途安排,以及对丈夫仕途的贤内助,识大体上,更是一般女人远不能及的。
江德福当初不顾一切,娶得资本家大小姐,这个选择是对的,就连老丁到最后也称赞,江德福这老婆算是娶对了,语气中透露了几分羡慕,嫉妒,也有几分对自己的无奈。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在机会面前,是否敢做选择,敢于取舍,是否有纵身一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