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梨渊释子
故事开始的镜头是阿富汗十一岁的小姑娘帕瓦娜和她父亲在摆地摊,父亲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靠摆地摊,代人读写信为生,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打算卖掉那件帕瓦娜都没有穿过的手工缝制的红色女上衣。期间父亲时不时的让帕瓦娜讲故事,帕瓦娜害羞不想讲,父亲就耐心地给她讲柬埔寨古远的历史和迷人的传说。
听故事、讲故事成为帕瓦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使她精神世界逐渐丰富而独立,但帕瓦娜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她知道曾经是父亲学生的塔利班分子居然用如此极端怨恨的态度地对待他从前的老师——她父亲的时候,她对慈爱博学的父亲的教导是不屑的,她甚至质疑会读书会写字会讲故事有什么用。
父亲被抓走之后,帕瓦娜为了一家人不至于挨饿而死,在姐姐的帮助下,女扮男装出去采购生活所需,靠打零工,偶尔摆地摊来养活一家人。事实上帕瓦娜从父亲被抓走的时候起,从减掉长发的时候开始,她的精神独立之路已经逐渐成长起来。
哄弟弟睡觉的时候,妈妈让帕瓦娜讲故事,弟弟听着帕瓦娜的故事睡着了;在辛苦打零杂工时,她给也一样女扮男装的同学肖希娅讲故事,肖希娅度过那辛苦而无聊的时光;最后在监狱外等待父亲被救出的焦虑痛苦中,在战争的炮火中,在面对着的废墟中,帕瓦娜自己给自己讲故事,鼓励自己,没有父亲在身旁,还有父亲讲的故事在鼓舞着帕瓦娜,正是它们让帕瓦娜努力成为一个像故事中勇敢而又充满仁慈之光的人。
帕瓦娜最后救出了父亲,跟她讲的故事有一样美好的结局。整个影片有两条线,一条是现实中帕瓦娜营救父亲的过程,另一条暗线是帕瓦娜编的故事——一个叫苏莱曼的男孩为了向“象王”要回村民待播种的种子而踏上挑战“象王”之路。苏莱曼用他的善良赢回了两件法宝,最后一件对付象王的法宝居然是讲故事——“我叫苏莱曼,我妈妈是作家,我爸爸是老师,我有两个姐妹总是吵个不停。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玩具,我捡了起来,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这段话听起来悲伤至极,到这里我才知道帕瓦娜的哥哥是怎么死的,帕瓦娜把它变成故事(或者说导演把它变成故事的一部分告诉给观众),变成故事中第三个法宝,鼓励自己像苏莱曼一样战胜恐惧,赢回信心。
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到处是断壁颓垣,废墟让人满目肃然让人绝望,帕瓦娜和她的哥哥以及所有生活在这里人们无疑是不幸的,他们渴望和平渴望碧海蓝天。在女性受歧视受凌辱的社会现实中,帕瓦娜无疑又是勇敢的,她要救父亲的信念一直是那么坚定,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也坚决要救出父亲,她的精神之光正是身为作家的妈妈和身为老师的父亲给予的,正是这个虽然物质贫寒但是精神富足的家庭给予的。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脑中一直还出现着这个有着一对绿宝石大眼睛的阿富汗小姑娘,这个小女孩给我很多启迪。同时内心也很沉重,世界上还有像阿富汗这样战乱的国家啊,我们今天读的故事,在他们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是每天要面对的残酷的现实生活。
这个电影原是根据著名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的加拿大同名获奖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从写作技巧上,我不得不佩服她丰富的想象力,故事中套着故事,引人入胜。从思想启迪意义上,我也收获了很多,现实中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人也是持“读书无用”论,他们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可是我依然相信读书之人必然是有一条深藏内心的精神之路,无论现实如何浮躁或者残酷,他们也要像帕瓦娜一样把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走向终究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