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知识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是通过学习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是“践行日”,之所以在每周都会特意拿出一天来当做践行日,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是为了让这些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让知识发挥作用,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发生改变,越来越好;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们都会从不同渠道学到很多理论知识,比如求学几十年的学生生涯,甚至进入社会后人际关系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一种学习路径,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精彩的见解,也会接触到很多新颖的观点;
在听别人说、被动输入的过程中,此时此刻我们会有特别深的感触,会认为他们说的很好,非常棒,非常赞同,但是往往在听完之后,就没有后续的步骤了;
也就是说,我们往往会停留在“学习、听课”的阶段内,即使我们在复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也多半是对知识点本身进行拆解,用概念来解释概念,而从来没有想过或者说很少会去想:我该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它们对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改观!
这就是“践行”的意义所在!通过践行,我们学过的理论才会发挥价值,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2、再次认识“利他”
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经营一家企业,企业创始人的出发点是什么,会直接决定这家企业能否做大做强;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强调的“利他之心”;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老板想的是通过我的产品,能为客户带来哪些价值,能改变社会哪些现象,能解决哪些社会痛点,而不仅仅是我能赚多少钱时,从真正的“利他”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时,那么势必就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就会得到社会的扶持,最后自己能获得成功就是顺带实现的事情;
举个例子,当陈胜吴广在发动起义时,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难道他们想的仅仅是通过起义,让自己获得荣华富贵吗?其实并不是,他们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即便是起义,他们也是站在众多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发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因为这样才能实现多数人的利益,推翻暴政,实现自由;这就是“利他”;
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说话算话”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利他”;怎么理解呢?当我们在承诺一件事情之后,你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做到,又或者说你做的效果打了折扣,你没有考虑你的所作所为会给对方带来什么结果时,这就是一种“损人又损己”的行为,别人不会再信服你,当然这本身也不是一件“利他”的事情;
至此,我们就会发现,“利他”并非需要我们做出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帮助别人,来成就别人,而是通过生活中一件特别小的事情,比如一个“说到做到”就能完美体现你的“利他精神”;
当我们想清楚这件事时,我们就能做到“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而不是把“利他”看做一件特别虚、特别违心的事,甚至会感到压力的事情;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践行“利他”。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