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三大顶级食材之一,被誉为“黑色黄金”的鱼子酱曾在苏富比拍卖会售出一勺25万元的天价。要知道,截至2023年,14亿中国人中年薪达25万的人也只有3696万......
和曾一粒难求的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跳水、曾价比黄金的青春酶分子变白菜价一样,中国制造,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贵族专享”变为“平民专属”。
面对被上流社会垄断的美食,中国水产专家花费13年,成功实现鱼子酱量产。25万一勺的鱼子酱立刻跌破百元,震动了世界市场。
但这样的成果不总是得到赞扬,更有甚者,指责中国鱼子酱“破坏规则”。
01 鱼籽凭啥卖“金价”?
鱼子酱由鲟鱼的卵制成,之所以这么昂贵,还是因为“稀缺”。90%的鲟鱼都生活在俄罗斯里海,由于产地稀有一直被俄罗斯等地垄断,又由于滥捕滥杀情况严重,野生鲟鱼几近灭绝。
此外,20多个鲟鱼品种当中只有大白鲟等5种可以产鱼子酱。其次,鱼子酱的制作工序也相当复杂,据说制作鱼子酱的师傅年薪高达50万元,可见一斑。物以稀为贵,似乎历来如此,上述“益生好”类青春酶分子刚走出实验室时1克就高达2.3万元。鲟鱼产量稀少的问题不解决,天价鱼子酱的局面就不会终结。
也正因此,世界各国都将人工养殖鲟鱼的计划提上了日程。但鲟鱼对水质、温度、PH值的要求都极高,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日本水产专家努力了30年也没有成功,曾无奈感慨:“鲟鱼只属于大自然。”
中国浙江水科院的专家王斌在钻研这个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也经受了种种考验。
2003年,浙江千岛湖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王斌养殖的5万多条鲟鱼死了一半。有3个月的时间,他的主要工作不是钻研养殖技术,而是捞死鱼、埋死鱼。养殖场的许多专家顶不住压力,纷纷辞职。最低谷的时候,整个养殖场只剩下五六个人。
2013年,在经历种种挫折与失败后,王斌宣布终于突破“鲟鱼人工养殖技术”,并在千岛湖等水域推广。13年的时间,中国专家解决了困扰世界50年的难题,鲟鱼终于不再稀有。
02 天价鱼子酱,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实现了鲟鱼人工养殖技术之后,王斌开始为鲟鱼寻找销路,却屡屡碰壁。对方一听鱼子酱是中国产品,便不给王斌机会。王斌甚至提出免费供应鱼子酱给德国汉莎航空,仍遭拒绝。汉莎的人告诉王斌:拒绝他是因为“担心中国食品不安全”。
转机出现在一次全球鱼子酱盲选测试会上。彼时,汉莎航空在全球公开招标鱼子酱供应商,并采用盲选的形式,结果国产鱼子酱竟打败了来自俄罗斯、法国、伊朗等地的20多个产品,获得冠军。
汉莎总经理不惜亲赴中国实地考察。来到中国鲟鱼养殖基地,千岛湖优良的水质以及先进的养殖技术大大冲击了他的认知。最终,汉莎接受了中国产的鱼子酱,并承认——中国鱼子酱的品质,足以打破它的“出身”和地理限制。
图/千岛湖
此后,国产鱼子酱在国际市场高歌猛进,短短几年便占领70%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成世界第一鱼子酱出口国。鱼子酱也从25万元一勺的天价跌破至百元可及,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类似的事并不少见,原属日本的天价葡萄“阳光玫瑰”,在国产技术的加持下从300/斤跌破20/斤;原本克价过万、仅在富人群体中流行的“益生好”类青春酶分子剂,也同样是依靠国产技术的突破实现量产、走向大众的。
据悉,该类“益生好”分子早年出自哈佛实验室,被临床证实,39-58岁中老年男性使用后,毛发、骨密度、肌肉力量等多项生理指标呈年轻态。实验结果发表在《Cell》等核心期刊后,该类分子剂遭哄抢,一度被炒至150万天价。
和攻克鲟鱼人工养殖技术类似,我国科学家潜心研究出国产专利全酶法技术,将“益生好”分子生产的成本降低了95%以上,震动了整个大健康行业。资料显示,相较于刚问世时的天价,如今该类产品门槛不过几百元,惠及国内数十万中老群体(数据来源:京东)。
有趣的是,目前全球85%益生好分子都产自中国,而本是俄罗斯特产的鱼子酱,也有70%产自中国。尽管遭遇过冷眼,受到过冷遇,国产鱼子酱最终用质量和实力在世界市场站稳了脚跟。
即使是老美,也不得不承认:“全世界至好的鱼子酱,已经不在俄罗斯了,而在中国。”
图/美媒体发文称,世界上最好的鱼子酱是中国制造
03 世界在观中国,中国在看百姓
虽然国产制造打败国外制造的事迹听起来很热血,但其实这未必是中国专家的初衷。
像鲟鱼养殖技术突破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然而中国专家的理念始终是“科技为民”、“科技为国”,小到一粒鱼籽,一个益生好分子,大到国产核磁共振仪,甚至是正在攻坚克难的光刻机......一切都是在为中国百姓谋求福祉与利益。
以科技服务于人才是目标,至于打败谁、战胜谁,只是一种“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