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风雨谁评说(十八)
08. 攻伐徐国,其实也敲打了不安分的楚国
周穆王十四年,周王室灭亡了徐国,逼得徐偃王跳海自尽,总算达到了目的。在此次灭徐战争中,楚国是很乖顺的,坚决的服从了周王室的号令,当然,这里也有徐国在东南势大,已经威胁到了楚国的成分。但是,应该看出,周穆王时期,周王室和“蛮夷”楚国相处的还不错,互动有致,共同灭徐,即是佐证。
周穆王执政后,周王室一改周昭王时期南下荆楚征伐拓土的国策,将目标指向了西北的犬戎、东南淮夷,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周王室的大后方,一个是富庶的赋税重地,自然是首先为周天子看重的。荆南地区,虽然有着周王室看重的铜矿资源,但其实,更大的隐患是哪个从立国时就不安分的楚国。
我们回顾一下发现,周昭王南征荆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灭楚,无奈殒命汉水,大业未成
周昭王应该是预料到了楚国的野心和周王畿南疆的危机,楚国凭着天高地远,周王室无法顾及,一直在不动声色的开疆拓土,吞并周边部族,边界已经和汉水诸姬接壤,如果任由其下去,汉水诸姬迟早也将被其吞灭。
所以,周昭王才倾全国之力两次征伐荆蛮,名义上是安定南疆秩序,开发南疆资源,实际上是将楚国周边全部划入周王室的势力范围,名正言顺的昭明天下此乃周王室的直辖王畿之地,如此一来,楚国如果胆敢像原来那样揣着明白装糊涂恣意侵占,那就是冒犯天子,周王室可以直接将之灭国。从这角度来看,周昭王的确是雄才大略,深思熟虑的一代雄主,哪些后来史书中强加给昭王的“微缺”之词,应该是没法明说周昭王的战略步骤,只得含糊的将责任推给了没有完成既定使命的周昭王姬瑕了,看来,周昭王也真是够委屈了。
聪明的周穆王只有积蓄力量,以待来时,无奈,再也没有了机会
而当下的周穆王,虽然非常明白其父周昭王的战略步骤,但无奈,西六师的重建,已经耗费了周王室的全部国力,再加上大举攻伐淮夷,灭亡了徐国,已经精疲力竭,当下,只有将荆南地区的攻伐暂且搁置,待周王国恢复了强盛再说。如此这样,就修复了昭王时期,周王室数次南下征伐荆越,动了楚国餐桌上奶酪的裂隙,自然,楚国也投桃报李,服从王室号令,倾全国之力协助周王师一举攻灭了淮夷徐国。此相安平和的关系一直持续了百年之久,情感乎,利益也!
说一下楚国吧
楚国,自然是和自恃血统高贵、历史悠久的徐国是不同的。楚国,历史短暂,出身贫寒,虽然自称其祖上为祝融之后,但那早就是千年以前的事情了,无法考证。即便是真的,那也早就败落了,如同三国时期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但当下却仅仅是贩履之徒罢了。
商纣王时期,楚,仅仅是荆楚地区的一个部族,在商王室眼中,荆楚稗湿之地的一个部落是入不了其法眼的。其族长鬻熊看到了岐周的崛起,大有取商而代之的迹象,则不远千里来到西岐,主动结盟周文王姬昌,奉周为盟主,这也就是提前烧上了香。
周立国后,自然要对从前的拥戴者分封行赏的,因其地处偏僻荒蛮之地,被赐予了子爵,爵位虽然不高,但总算已经成了周王室天下的一方诸侯了。新近分封的华夏腹地的姬姓诸侯、先圣之后各诸侯,自然是看不上楚国的,谓其“披发文身”,私下称之为蛮夷,连从商王室延续至今的淮夷诸国也瞧不上楚国,很少与其往来联络。即便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打出的旗号仍然是“尊王攘夷”,此处的“夷”,指的就是楚国。只不过此时的楚国已经很强势蛮横了,让江汉诸姬胆战心惊,让中原诸国又恨又怕。于称霸的齐桓公顺应大势,打出了符合天下民意的口号——“尊王攘夷”。
再接着说一下楚国的辛酸史
熊绎为鬻熊曾孙,楚国的始封君主,《清华简·楚居》记载,因为其国内实在太穷了,熊泽曾经带领臣下在鄀国盗牛祭祀。《国语》记载,楚国国君熊绎与鲜卑首领在诸侯会盟上,一起负责"守燎",即地位低下,大厅是没有其席位的。上述事件相互佐证了芈楚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
楚国虽属“南蛮”,但好歹对周王室有拥戴之功,但周王室对楚的轻视,让楚国一直不痛快,这也促使楚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史记.楚世家》。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为泱泱大国,是现实版的励志篇。
周王室对于倔强不认命,锐意进取的楚国,自周夷王时期,其实已经失去了控制,幸好有晋国、齐国与其抗衡,扼制了其北上的步伐,从而消磨了楚国的锐气;到了春秋时期,更有新兴的秦国在西南的巴蜀之地与楚国争斗得你死我活;同时,东南方向的吴国也强势崛起,在东南方向和楚国争夺进入中原的控制权。如此几个方向的围堵,硬生生磨平了强蛮楚人的棱角,使得楚国失去了争夺天下之机。
评说:楚国,从一个区区五十里的子爵小国,在荒蛮稗湿之地不气馁,不认命,步步进取。短短数代,即发展为一个方圆千里,带甲十万的泱泱大国,豪不逊色于出生即在罗马的齐、晋,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不屈不挠的典章,赢得了中华历史大家的极高赞誉。自春秋时期的《左传》成书后,其中的“步履褴褛,以启山林”,即已成为称颂楚国君臣的励志典故,至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将此赞语又赠给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