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目标是我们要怎么样的奋斗结果,或者说我们要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目标的制定不是天马行空,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
2、目标必须是可度量的。
3、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而不是画大饼。
4、目标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期限性。不能定了一个目标就不管什么时候实现了,反正慢慢拖。
目标导向的实施,一般要经过设定目标、现状分析、制定方案、付诸实施等4个步骤:
1、制定目标。制定目标,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要具有宏观性、长远性、稳定性、全面性和挑战性。
2、现状分析。要达到目标,我们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分析的角度,一般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这4个方面去分析。
3、实现的路径,也叫实现的方案。就是要达到目标,我们要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行动。
4、付诸行动,这才是关键。这个时候可以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环节来执行。
教学中,目标导向一般分为三类:
1.学习导向:指学生们的目标是变得更好。
2.表现导向或者自我卷入导向:指学生们的目标是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遮掩自己察觉到的能力缺陷。
3.完成任务导向:指学生们的目标是完成任务,并得到成绩。
以我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三种常见的目标导向指向是不同的。
学习导向:“变得更好”
表现或者自我卷入导向“为了证明能力”或“遮掩自己觉察到的能力缺陷”
完成任务导向:“完成任务并得到成绩”不同的目标导向,你有不同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状态。
持学习目标导向的学生,为提高学习和变得更好而付出努力。他们的目的在于找到自己不懂的,然后掌握它。持这种导向的学生相信,成功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提高,咱们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学会有意学习。他们的目标是不断取得进步,渴望成为有能力的人,以及掌握更好的证据是激励他们的动力。们寻求帮助更多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还会为了独立尝试掌握而回避帮助、自觉探索。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努力理解自己的作业,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获得超越原有水平的掌握感。面对困难时:更加投入并进行各种努力。他们容忍自己失败,强行改变方法就能克服失败。怎样才是“做得好”?是持学习导向学生的典型问题。
持表现和自我卷入目的导向的学生,他们会努力维护自身的自我价值感,他们做的比别人好或者表现相当出色,是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这种导向的学生通常认为成功是能力所致,而非努力的结果。他们通过做的比别人好或基本不付出努力就能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强,据此维系自我价值感。他们的目的是希望被评价聪明,或者与别人相比自己是有能力的。我卷入目的的学生,他们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通过证明自己能力强。或者掩盖自己觉察到的能力缺陷,从而保持积极自尊。他们努力的方向是:超过别人的表现或掩盖自己察觉到的能力不足。面对困难时的反应:焦虑或表现的很差,退出、作弊或者选择更容易的任务。最高价值是:没付出什么努力就取得成功。就导致他们不愿意尝试那些努力策略。他们回避求助,掩盖自己察觉到的能力缺陷。“怎么才能得到A?”或“我怎么避免被认为很愚蠢?”是指表现导向或自我卷入导向学生的典型问题。
持完成任务导向的学生会集中努力完成任务。他们认为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职责——搞定他,然后得到分数。这种导向的学生相信作业的目的是分数和成绩,而不是学习和掌握。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完成任务而非执行任务的质量。面对困难时的反应:努力是为了分手,而不是为了学习,想方设法拿到分数,作业是谁做的并不重要。“什么时候完成?”或“它值多少分?”是完成任务导向学生的典型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中,评价对学生的目标导向影响很大。怎样构建学习环境,如何教学生走向学习目标导向,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表现
1.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讲完课就练习并草草打分。我们的工作是通过教导,练习和反馈,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取得进步,把学习时间削减的太过短暂,会使部分学生认定自己并不擅长这个任务或者学科,从而放弃学习。
2.给服从打分,而不是给学习打分。如给完成作业情况打分,可能会造成学生认为他们在学校努力的目的是为了把作业做完,得到分数。如果完成作业代替学习,得到分数,那么谁做作业或是否产生了学习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原本想让学生做练习,结果却给他们传递了错误的练习目标——这个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当完成作业取代促进学习成为了目标,学生就难以成长。如果我们忽视作业,就不能把它作为指导未来教学的证据。我们眼中更多的要注意学生对学习需求的信息,鼓励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看待自己,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学习之中。关键的切入点如下:
1.强调学习是教育的目的,并将教学和活动聚焦于明确的学习目标。
2.课堂的评价时间务必要体现出学习的循序渐进,错误是学习的一个方面,不可避免。
3.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无惩罚的反馈,帮助学生进步。
4.把评价作为了解学生的工具,指导教师自己的行动
5.运用评价时间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是一名学习者。
在学习的文化中,问题不应该是“我如何提高自己的成就?”,而是“我需要做什么才能掌握?”。在这种课堂文化中,学习发生之后,才产生成绩。
学习才是共同的目标,我们要在课堂中创造出学习文化。
预先给学生分享学习目标,是在用宝贵的教导时间帮助学生明白他们要去的地方,这就朝着关注学习迈出了第一步。给学生的练习作业提供针对学习目标的反馈,而不是给一个等级或者分数,学生就获得了提高学习且不不会受到惩罚的机会。我们使用任务和小测验,学生就会有机会发现他们哪些还没有掌握,需要重新教学,我们强调学习才是目的。我们进一步考察学生正在做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是什么时,就是在告诉学生:他们的学习对我们很重要。当我们教学生如何修改作业和深化学习时,生得到了在成绩出来之前就能提高自己的机会。当我们提供机会让学生去追踪他们的进步,去认识他们已经走了多远,并且分享成功时,我们就帮助他们在成功与努力之间建立起了连接。
给学生评分或者评判学生的等级,不能打通学习动机与评价的联系。打通联系的是形成性评价,让学生搞明白作为学习者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为学生前行之路提供充满希望和前瞻性的站位。如果学习是教育游戏的真正目的,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玩的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