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
五种净色(pasādarūpa)。
“净”(pasāda)是“透明、明净”的意思,它是一种敏感物质。我们体内的色聚有两类:一类是透明的,称为明净色聚;另一类是不透明的,称为非明净色聚。透明的色聚能够对外界的撞击敏感。
1.眼净色(cakkhupasāda)。
cakkhu是眼睛。在我们的眼球里面,有一类色聚是透明的,这种透明色聚里的眼净色对外界的颜色有反应,有点类似于现在医学所说的视网膜里的视觉细胞。当然,视觉细胞还是由无数的色聚组成的。这种透明的色聚里对颜色的撞击敏感的色法叫眼净色。
眼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颜色所缘撞击的大种之净。这里的“净”是“敏感”的意思。作用是能够取颜色为目标。眼净色是位于视网膜里面的净色,它对颜色与光敏感。表现为作为眼识生起的依处、根门。我们能够看、能够了知颜色的心称为眼识。眼识之所以能够生起,必须有物质的基础作为依处,这种物质就是眼净色。刚才讲到,在五蕴有的世间,一切心识生起都必须以色法为依处。眼识的生起不是依靠皮肤,不是依靠身体,而是依靠我们眼睛里的眼净色。近因是缘生于色爱(对颜色的贪著)的业生四界。
业生四界是什么意思呢?凡是有生命的众生,之所以拥有生命是由于过去所造之业的关系。过去所造之业成熟了的话,就能组合成五蕴。业是因,由业组合成的五蕴是果报。我们的眼睛属于果报五蕴的色蕴,眼里面的眼净色也属于果报五蕴的色蕴。眼睛里有许许多多的色法,包括眼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心生色、时节生色以及食生色。其中的眼十法聚能够执行看的作用,它是由我们过去所造的业所产生的。为什么有些人的视力好,有些人的视力不好,原因和业有关系。为什么有些人天生瞎眼?这也和业有关。猫在晚上能够看到东西,人在晚上没光亮就看不到东西;白天,在强光的情况下,猫头鹰无法正常地看东西,但是夜晚却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呢?业!所以说依靠眼净色能看到东西,跟我们过去所造的业有关。说到近因是缘生于色爱的业生四界,如果我们过去没有渴爱,对于诸色不执著的话,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不会产生果报。这个以后我们讲到缘起时再讲。
现在我们来讲眼十法聚,也就是说拥有眼净色的色聚是怎样组合的。刚刚提到所有的色聚里面都有若干的色法,而任何的色法都是以聚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们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够说地界只是单独以地的方式存在,它必须和其他的色法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称为“聚”。在我们的眼睛里面,有一类透明的色聚能够对颜色的撞击敏感,这种透明的色聚称为眼色聚。由于这种色聚是由十种究竟色法所组成,因此称为“眼十法聚”。眼十法聚包含哪十种法呢?它们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气味、味道、食素,这8种称为“八不离色”,是一切色聚都有的。第九种是命根,因为眼十法聚属于业生色,因此有命根。外界物质是没有命根的,唯有拥有生命的有情众生里的业生色法才会有命根。第十种就是眼净色,眼净色能够使这一粒色聚呈现为透明。然而,并不是说离开了这些色法另外有一种透明,而是这粒色聚本身的透明。
我们举一个例子:这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的白色必须依靠这张纸而存在,才能有所谓的白,如果离开了纸,有没有所谓的白色呢?没有!同样的,我们说到的眼净色,这里的净是透明的意思,离开地、水、火、风四界,离开了这粒色聚,就没有所谓的透明。这一粒色聚的透明能够接受光和颜色的撞击,当光或颜色撞击了眼净色之后,生起的眼识就能辨别外境。这就是佛陀在经典中说的:缘于眼、颜色、眼识三法的接触,有触而产生受,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2.耳净色(sotapasāda)。
sota是耳朵。耳净色是位于耳洞内的净色,它能够对声音敏感。眼净色只存在于眼睛之内,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没有眼净色。耳净色也是,只存在于耳洞内。
耳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声音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能够取声音为对象。现起是作为耳识的依处与根门。也就是说,能够听声音的耳识必须依靠耳净色才能够生起,所以这种色法称为依处。我们之所以能够听,耳识能够取声音为目标,是通过这个门,声音才能够进来,心才能对外界做出反应,所以称为门。近因是缘生于声爱的业生四界。同样的,耳十法聚包括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命根、耳净色。耳十法聚与眼十法聚的组合是相似的。
3.鼻净色(ghānapasāda)。
ghāna是鼻。它是位于鼻孔内的净色,对气味敏感。我们能够嗅到香气、臭气、腥膻、烧焦等等气味,是由于鼻净色对这些气味敏感,依此生起的鼻识在起作用。
鼻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气味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取气味为目标。现起是作为鼻识的依处、根门。近因是缘于香爱(对气味的贪著)的业生四界。鼻净色也和前面的色法一样,组合为鼻十法聚。
4.舌净色(jivhāpasāda)。
jivhā是舌头。舌净色是位于舌头上的净色,对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敏感。
舌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味道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能取味道为对象。现起是作为舌识的依处与门。近因是缘生于味爱的业生四界。舌十法聚分别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命根、舌净色。
5.身净色(kāyapasāda)。
kāya是身体。身净色是遍布全身的净色,对作为触所缘的地、火、风三界敏感。这有点类似遍布全身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对触觉敏感。神经细胞其实只是概念,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色法,假如我们取一粒神经细胞进行分析,将能发现有44种色法,其中有一种就是身净色,这种身净色能够对外界的触所缘,包括硬、粗、重、冷、热等等敏感。
身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触所缘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取触所缘为目标。现起是作为身识的依处与门。近因是缘生于触爱的业生四界。身十法聚分别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命根、身净色。
所以,色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四界,第二类是四大所造色。四大所造色一共有24种,包括颜色、声音、香、味四种境色,眼、耳、鼻、舌、身五种净色,还讲了食素。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可以感受到的色法。这些色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会变化、受到破坏,故称为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