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认真讲课,有些学生却无故违纪。老师正常管理,还会遭到学生顶撞或辱骂。经验丰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或幽默,或调侃,三言两语就能巧妙化解课堂危机,还不会招来学生厌恶和家长投诉。但大多数老师容易被情绪左右,口不择言、行为失范,结果事情非但未解决,还惹出更大的麻烦,比如学生厌憎、家长投诉、舆论谴责。因此,我想给各位老师提供一个规范专业的处理流程,虽不能保证把事情处理得完美,但能确保老师不受伤害,并且给后续教育学生埋下伏笔。通常情况下,我处理学生问题时,先确保师生不冲突、家长不无理投诉,后续再找机会教育学生。
第一步:情绪管理与冷静应对
1.教师自我情绪管理:老师被学生顶撞或辱骂时,毋庸置疑,谁心中都有耻感产生。这时,恰当的做法是:立刻暂停教学,做吸气5秒、屏气5秒、呼气5秒的深呼吸,必要时呼气可发出嗡嗡声,为情绪降温,让自己冷静,避免以暴制暴,例如师生对骂,不当体罚。
如果学生情绪激动,老师可以说:“你现在情绪很激动,等你冷静后再处理。”
如果老师情绪激动,可以这样说:“我现在很生气,不想多说话,下课再处理。”
若老师的情绪短时间难以平复,可在教室门口站一两分钟,看看教室外面的风景,边深呼吸边自我开解:“学生是未成年人,大脑前额叶皮层还未发育成熟,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杏仁核又异常活跃,情绪容易激动,算了,不与他们一般见识。”
2.隔离冲突源:若学生情绪激动、誓死对抗,老师可指派班干部
或邻座学生陪该生到教室外安静区域(如走廊、空办公室),避免师生对峙。
如果学生拒绝离开,老师可暂时撤离教室,此时可安排班长维持秩序,并联系班主任或本班科任教师协助看班,以免发生教学事故。
第二步:现场取证与初步沟通
1.记录关键信息:老师要书面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学生具体言行,如原话“你凭什么管我,XX!”,在场证人。若有录音或录像设备,如教室监控,要保存相关片段,让证据更充分。
2.与学生初步沟通:等学生情绪稳定后,老师可单独询问学生:“你在课堂上情绪失控,还辱骂了我,能告诉我原因吗?暂不评价你骂我是对是错,最起码要让我知道挨骂的原因啊,死也要死个明白啊。”
老师与学生交谈时,语气温和、语速缓慢、客观陈述,不要气急败坏地质问,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坚韧与强大。老师表现得越笃定、越不在意被骂,气场就会变得越强大,向外输出的力量就会对学生形成心理威压。学生就会心生怯意,放弃对老师的抵抗。
若学生拒不回答且仍在气头上,说明谈话时机不对,老师可巧妙撤退,给彼此时间冷静。老师可以这样说:“看来你还没想好,不着急。你可以复盘一下,把原因写在纸条上给我,或者在QQ上留言,也可以当面跟我说。如果你不好意思主动找我,我也会主动找你,所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第三步:分级响应处理(根据事件性质的严重性)
A. 轻度顶撞(如短暂反驳、情绪化言辞)
当场处理:
首先,老师要明确表明底线:“我可以接受你的违规行为,但绝不接受你用侮辱性语言骂我。”
其次,老师可要求学生简单道歉,如“对不起”“我错了”“不好意思”等,避免强迫其深刻检讨,防止二次冲突。
最后,老师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私下沟通,了解其情绪失控的深层原因,如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同伴关系恶化等。
B. 严重辱骂(涉及人身攻击、威胁)
启动校规处理程序:
首先,老师要上报年级组或德育处,并填写《课堂冲突事件记录表》。
其次,根据校规对辱骂者进行相应处分,如书面警告、停课反省等,同时通知家长到校面谈。
再次,请心理教师评估学生的情绪状态,确认其是否存在心理危机,以便及时转介干预。
第四步:后续跟进教育
1.师生关系修复:待师生双方情绪平复后,可以安排一次非正式对话,如一起吃午餐、喝奶茶。对话时,师生应聚焦问题解决,而非评判对错、划分责任。
谈话时,教师要率先向学生表达诚意:“如果我的表达让你感到不公平或尴尬,我会调整表达方式。我的初衷是帮助你成长,而非制造师生矛盾。”
2.行为矫正计划:师生隔阂消除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行为契约》,如“用举手提问代替打断老师讲课”,双方签字后张贴在课桌右上角。
同时,安排班干部或信任的科任老师观察记录该生后续表现,每周五放学前反馈情况(当众正面反馈,私下提出整改)。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也能让其他学生看到其进步,促使其进入成长的正循环。
3.家校协同:待学生认识到错误后,教师需向家长客观陈述事件经过,避免将其定性为“品德问题”,着重描述学生行为及其影响。告知家长前,要让学生知晓此事。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辱骂老师并非普通违纪,而是涉及人身攻击,侵犯了老师的人格尊严。虽然我已原谅你,但仍要告知家长。不过,你放心,我会客观陈述事实,真诚表达感受,并请家长多关注你的身心健康,引导你用正确方式表达诉求。”
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理性陈述,既不夸大事实,也不指责家长,希望家长重视此事,引导孩子学会尊重老师,在公共场所理性表达诉求和情绪。
第五步:系统性预防(长期)
班主任可以围绕这类事件,开展“如何表达反对意见”的主题班会,通过角色模拟重现冲突场景。同时要向学生说明,还原现场是为了复盘,让大家以旁观者视角审视师生表现,思考如何避免类似冲突导致两败俱伤。
从教师角度来讲,要加强专业学习,如“如何巧妙处理课堂冲突”“非暴力沟通技巧”等。提升专业能力,能避免师生小冲突演变成大矛盾。
注意事项,温馨提醒:
1.规避事件爆雷:
教师要避免当众羞辱学生,比如说“你算个什么东西?我看到你就恶心!”也不要使用威胁性语言,如“你再骂我一句试试,不赶你回家我就跟你姓!”还有,不要急着联系家长,未经调查就直接联系家长并指责,很容易激化亲子矛盾或家校矛盾。
2.保护师生权益:
若学生指控教师存在不当行为,如“老师先骂我,我是正当防卫”,需由第三方(年级组长)介入调查。若老师有错在先,那就必须向学生道歉。若学生故意违规并辱骂老师,学生就必须向老师道歉,并按校纪校规接受学校的处分。此外,老师一定要把工作做细致,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后续问题都要预设到。还有,所有处理过程都要留痕,以便后续复查,学生和家长若要诬陷,也能自证清白。
根据我30多年的带班实践,学生在课堂上顶撞或辱骂老师时,按此流程处理,既能维护教师权威,减少师生对抗,还能将冲突转化为教育契机。
附表一:《课堂冲突事件记录表》
附表二:《师生课堂行为契约》
附表三:《师生和解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