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整的成长》 这本书,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联想到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源自世说新语的名句,姑且借用此句为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故事大概就是说一个叫秀秀的孩子从小在身为大学教授的姥爷家长大。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娃娃抓起,甚至还不会说话就买来各种图卡数字卡开始教她认识拼音数字。孩子很争气,记忆力仿佛很好,什么都学的很快,能背诗能算数,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基本上每次测验都能拿到满分。在所有人都惊叹其聪明伶俐的同时,进入了四年级。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四年级开始学习进阶推理逻辑一类的知识,仅仅靠之前的反复记忆已然不能拿到高分了。
老师讲了一篇课文,文中说小灰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出来,摔到了地上,正好有一只大灰狼经过。大灰狼张开口朝小灰雀咬去,这时在一股强大力量推动下,老灰雀突然冲过去,把小灰雀救走了。
老师问:这个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母爱”
“勇敢”
……
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是关于爱和勇敢的意思。但秀秀的回答确是“一股很大很大的力量” 。
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不必计较有无文字出入。从这样一个情景来看,秀秀的回答已然深受小时候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她本该自由玩耍接触自然生活的时候,她所面对的确实一堆堆抽象的数和字。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都是在生活中自己摸索总结加深印象而建立的。需要配合实物,亲眼看亲手摸亲自体会才能完整的结合起来,并发散思维,建立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秀秀一直以来所接受的就是通过一遍遍的反复阅读,来进行记忆掌握知识。一些事物的发散思考对她来说有些陌生。
很多人都喜欢买张识图卡挂在墙上训练孩子。比如数字1画的是一个站立的人,数字2画的是一只鸭子等等。这样把两个毫无关联的东西同时塞到孩子的脑袋里,他会怎么想?当他看到鸭子时会说这个就是2?还是看到2时说这个是鸭子?
孩子对概念的掌握和建立需要配合现实的物体来认知练习,并自主的建立一些关连,这就是最初的逻辑推理。
比如,我们村上有台挖土机,可能因为这大家伙长的比较奇特,每次拖车拉着挖土机出去工作路过家门口的时候,儿子总会伸起自己的手指着说“机,机……” 见过的次数多了,在路上无论去哪里看到这种大型黄色的大型机械如吊车,挖土机,铲车都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伸出自己的小手指给我们看。终于,昨天有一次机会,我听到挖土机在村头工作,立马抱着孩子前去。
站在离挖土机不到两米远的近距离,小家伙认真的观察着,一动不动的盯着看,在机器的轰鸣中他看到了挖土机下铲,挖土,然后旋转,再把土倒出来,他看到了链轨滚动,挖土机前进后退,如此好动的儿子,竟然一直看了半个多小时,也不闹着下来,也不哭着要走。想必他已经很深刻的把这个动来动去的大家伙和家门口停在拖车上被拉来拉去的大家伙联系到一起了吧。
再玩玩具挖土机的时候,小家伙会用手操作铲子,挖一点土,然后把玩具呜呜的滑到一边,把土倒出来。
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强迫孩子过早的去认识数字这些抽象的东西,我也很庆幸一直在用实物交孩子认知。他走路的时候看到地上的小蚂蚁会停下来指着它说“一,一,……”他看到停在电线上的燕子麻雀,听到叫声,都会准确的指出位置。
传统的理念让我们定性的认为,孩子只有会算数会背诗,考试双百才算优秀。殊不知,我们的孩子在六岁之前,最需要我们给予的确实爱和自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大脑行动,他会走路了,可以支配自己的手和脚,我们不再需要事必躬亲。有些事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体验,去经历,去成长。如此,一步一步,才算完整的成长。记住,是完整而不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