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尤其是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作“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
深入地理解“多元无知”现象,能帮我们解释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事件。
美国纽约皇后区曾发生过一起凶杀案。这件凶杀案在新闻界、政治界和科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20多岁的姑娘,深夜下班回家,在所住的街道上被杀害。
经过警方调查,姑娘的死并不是无声无息,并非立即死亡,她遭受的攻击持续了很长时间,受了很多折磨,这过程中也发出了很大的声响。
并且这一切就发生在大街上,袭击者追上她,她大喊救命,过了整整35分钟,袭击者的刀子才最终夺走了她的性命。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8名邻居从公寓的窗户里眼睁睁地看着,都不愿动动手指打电话报警。
当这些细节被新闻报道后,整个纽约大为震惊,为什么这38名“好人”都不愿意报警?这种震惊和不解几乎是所有知晓这个故事详情的人的标准反应。
在对这38名邻居进行调查走访时,“我不知道,”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回答说,“我确实不知道。”,还有几个人给自己的袖手旁观找了些站不住脚的理由。
其中有两三个人解释说,他们“害怕”“不想卷入其中”。不过,稍微推敲一下,就知道这些理由并不成立。因为只要匿名给警察打个电话,就够了。
所以当时这件事给人的结论是目击者的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面对同胞的困境,他们表现得无情而又麻木。
随着事件逐渐被加热升温,专家根据社会心理学知识,提出了一种看起来最让人难以置信的解释:目击者都没报警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当时有38个人在场。
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有两个。
1、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因为当时所有人都会认为“说不定其他人会帮忙打电话、说不定其他人已经这么干了”。
2、很多情况,紧急情况看起来不显得十分紧急。倒在小巷里的人,是心脏病发作了,还是只是喝醉酒?还是只是夫妻之间的打闹?
碰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人很自然地会根据周围其他人的行动来加以判断。
所以对于此类情况,如果你是受害者,最好能够抓住旁边的某一个人进行求救;或者“指名道姓”地说出那个人的特征,比如“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哥”等等
如果你作为旁观者,记得,一定要在能够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去实施救援,若判断危险系数太大,不要以身涉险,请第一时间报警。
点个赞和关注,更多好文干货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