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们游学回来两天了,各个环节的温馨画面,学长的谆谆教诲,依旧萦绕在脑海,接下来的是如何践行于生活,进步一点点了。
1尊重孩子,分享快乐
游学中有很多活动,心笛最喜欢的是抓鸡,她用自己准备的用米引诱的方法抓了四只。到了挖红薯时,因为上周才回老家挖了,她很不愿意挖红薯,只想去掰玉米。因为学长引导的挖红薯很有教育意义,开始我很期待孩子能参与进来,用各种说服的方法和孩子沟通。还好,最后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沟通时还和孩子说了“如果不一起挖,午餐就没得吃了”。——我觉察到了自己平常挺喜欢用这种反面结果来沟通。这不就是用恐吓控制的假爱吗?!就算孩子做了也是带着恐惧不得不去做的。
学长强调的是要分享做事的快乐,通过自己体验的快乐来吸引孩子参与进来。比如做家务时自己可以打开轻松愉快的音乐,快乐的做,做完后喜悦地欣赏干净整洁的家,自然会吸引孩子来一起参与。
而不是总抱怨自己做家务很辛苦,要孩子体谅自己的辛苦,然后来帮忙。——人的天性都是懒的,有谁愿意主动做苦的事?!除非这件事里面有他感到美好而想要的东西。
见微知著。反观自己的生活,也总是习惯用“不做………,就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来给自己制造焦虑、压力、恐惧。因此给生活种下了很多不快乐的种子,尔后“心想事成”,活出与初心背道而驰的状态。
刘珅宏导师课中常说:你想要什么就去赞美什么。一样的道理,就是胸中先有美好,生发已然拥有的喜悦感,然后带着这份喜悦去行动,美好自然会如约而至。孩子被喜悦吸引后的行动一定是自发的。
也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设立梦想,梦想实现后的美好感觉就是孩子努力向上的内驱力。——以前物质匮乏,可能就因为向往城里人吃好穿好玩好的生活美好,而发奋学习。现在孩子啥物质都不缺,再用上好学获得好工作来换去努力学习是没有吸引力了,但不管什么生活状态下的人都需要自尊感,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可以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去定梦想。
2拥抱孩子,保护感受力
因为我要顾着整个队伍的活动,所以少有单独的时间去顾及自己孩子的状态了。孩子在活动中哭了好多次,甚至大哭。(平常在学校老师反映也爱哭)。基本都是团队其他老师和家长在安抚孩子的情绪——感恩!
午餐闲下来时,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学长,本期待学长能分析一通原因够再给建议。谁知学长一句话就让我释怀了!他说:爱哭很是好事呀,说明她感受力强,情感丰富。
学长看我一脸疑惑惊讶,继续说:你看现在多少孩子很冷漠,对什么都不会动情动心的?你要一个冷漠的孩子,还是要一个情感丰富的孩子?
原来如此!反观宝贝确实情感很细腻丰富,也会比我更懂得表达爱。观察力也很强,出去玩能发现很细小特别的花花草草。看来以后孩子哭时,不要再说教——磨灭情感。正确的做法是共情孩子,然后给一个充满爱的拥抱就可以了。
学长很智慧,总是能看到问题背后的美好!
一天的游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点,与其说陪孩子成长,不如说是孩子陪我们圆满生命。感恩智慧父母团队和学长的倾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