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看见就等于没干

        这好像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把“做好事不留名”的人,称作真正有德行的人。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好不容易才做一次好事,好不容易才能刷一次存在感,如果再没人知道,那不就等于白做了吗?

        通常情况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绝大多数人都更容易表现出人性中的“善”。在公共场合,大家好像显得都很有德行,都很讲文明、懂礼貌。

        比如,大家都会自觉排队,都不会大声喧哗,亦不会随意吐痰,乱丢垃圾……

        然而,一旦置身灰色地带,在无人监管与无人知晓时,人性中的“恶”往往就会浮现。

        想想看吧,那些“恶人”常常会选择在月黑风高之夜,选择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亦或是选择在一个私密性更强的空间内,做出有悖公序良俗,甚至于作奸犯科、违法犯罪的事情。

        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曾子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只有把我置于大家的眼皮子底下的时候,我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好意思干坏事。他还知道,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从来不会考验自己的,因为人性真的经不住考验。而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德行足够高尚,以至于能够经得住人性的考验,那也只能说明你还有遇到足够大的诱惑而已。

        在德行方面,自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比如在开车途中想要小解时,我通常都会选择靠边停车,然后寻一处还算隐蔽的地方,若无其事地解决。此类情况经历的多了,我偶尔也会在方便时看到“禁止随意小便,违者罚款200元”的警示牌,恰逢此刻,我常常会选择做一个爱护环境、遵纪守德的好公民。

        设想一番,如果违反交通信号灯既不扣分,也不罚款,那么,几乎每一位司机都会为了方便自己,而视交通秩序于不顾。

        就像我,在计算了是否做违背道德的事情,所付出的代价之后,才会做出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以上种种,都与“慎独”息息有关。此品质的大意是指,在独处或无人注意的时候,行为也必须谨慎、一丝不苟。

        慎独之所以难,甚至之所以能被称为最高贵的品质,正在于:

        在外界的束缚足够小的时候,一个人更倾向于顺应本性行事。而人性天然是利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且不顾外人的利益得失,也就是今天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自私”。反之此时,如果一个人能逆人性,能在为自己谋得利益的同时,还能兼顾别人的利益,才是真正的“慎独”,也才是它的高贵之处。

        笑来老师在《定投改变命运》中说过一句话:

        我们就是不靠谱!

        这句话并不刺耳,恰恰点中了人性的要害。因为如果人靠谱的话,那只需要用人来管理人就可以了,也就不需要靠道德与法律来管理和约束人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不论你自称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如果你说你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在一个无限放大的诱惑中,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做到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那我也只能说你是个连自己都要欺骗的人。

        小的时候,可能仅需一支棒棒糖就能收买我们,渐渐长大后,可能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辆车、一套房……

        显然,只要是你一直在成长,那么你遇到的诱惑和考验就只能越来越大。而每当你觉得,那可能就是我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时,就把它想象成儿时那支棒棒糖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道:“智瑶的灭亡,在于他多才少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
    左手梦圆阅读 4,612评论 0 1
  • 作品原文 大学(《礼记·大学》古本)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
    立晟舒适家阅读 3,698评论 0 1
  • 书名:《关键对话》作者:科里·帕特森 读书笔记:西西里小白 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不作为!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正确的...
    西西里小白阅读 4,640评论 0 8
  • 大学 ——曾子 儒家四书之一,儒学入门总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唯心光明阅读 994评论 0 1
  • 【《论语新识》刘强| 自序·再版后记】 【杂思萃悟】 🤔2021年机缘下正式接触《论语》,过瘾下不求甚解地刷读了三...
    伊奇通达_Sunny申阅读 4,3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