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学院(ID:USE_CASE)全文1602字
新年刚过,大部分按部就班的职场人就开始蠢蠢欲动开始要准备换工作了,其中六成的人已经开始刷新简历、投递并偷偷参加面试,而年龄越小离职越快,年龄越大...嗯,还是继续待下去吧。
上如果撇开对新的职业生涯的期待,继续待下去并非是一件坏事,相反离职带来的有时反而是更大的风险。
为什么要兴起离职的念头,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人际挫败及工作倦怠,很多人工作地和家庭不在一处,经常是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逛街吃饭,回到自己租住的小房子,一个人完全不知道能干什么,看着空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自己哪天死了都没人知道;在当前的单位没事就被拉着加班,晚上早点走都似乎觉得内心有愧,帮领导干额外的活,帮领导背多余的锅,每天都忍气吞声的气个半死,似乎总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念头一起,于是每天都梦想着离职,你有没有幻想过无数次将辞职信丢在那个天天对你大骂的主管桌上,然后扬长而。
有时为尽快达成离职,更为了出那口无处可发的怨气,不少人选择了降低求职标准,只要公司约了面试就去,争取薪酬或权益就尽可能忽略,结果却总是收到各种无声的回绝。
**有的时候,换一种思路或者继续坚持下去未必是坏事。 **
继续留下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非自愿“留下来”,在网上每天刷新了简历,却始终没有人找你去面试,好不容易有了面试机会,结果却不断遭受面试失败的打击,容易让人看不清自己的市场价值,
第二种则是曾动过“离职”念头,甚至付诸行动,实际上有些事情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以为自己遭受了职场中的不平等对待,实际上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巨婴心态”,由于心虚或不满,过度解读周遭老板同事的目光或是行为,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压力。
有时候留下来,往往比离开需要勇气!
拿离职这件事来说,多数网上分享的都是要求职场中的人该如何累积自身转职所需技能与筹码,甚至履历和面试该如何准备,仿佛按书里或是专家所教导的技巧执行,就一定能转岗成功,然而,却几乎无人教会我们,万一转岗失败而被迫留在原地者,究竟该如何自我调整。
比起转岗新环境面对未知,选择留在原地客观处境及周遭的目光的转变,往往更让当事人不安及崩溃,面对这样的转换成本,若你是不得已或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人,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究竟该如何自我调整?“怎么调”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兴起离职念头的时候,要诚实地回答几个问题:
是不是真的到了非离职才能摆脱当前的职业低潮期?
会不会只是遭遇对方一时情绪过不去造成只是针对特定人或业务?
如果遇到的是人事方面的困扰,可以选择主动避开,如果是业务上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寻求同事或领导的帮助以及提高自己的技能来进行改善。
常言道,办法总比问题多,人们对于职场的厌恶感,很多时候都能通过具体化拆解及广泛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当事人则需要通过换位思考,重新定义自己遇到的职场困境,让困境不再无法可解。
换句话来说,就是想清楚自己最想从工作得到什么,如同蔡康永曾说:“搞清楚你来公司上班的目的是什么?先想清楚你的优先顺序,再谈你的要与不要,钱多事少离家近是一个明确目标,因为他有轻重缓急。”
如果一个人上班的目的就是赚钱,那么你每一次的转岗或留任就该拿薪水做衡量,而不是冲着一时情绪、自尊受伤就离职,同理,假使此人最终为了赚钱养家而选择留守原单位,都不该感到惭愧。
销售心理学里有个暗黑技巧是运用时间紧迫性给顾客带来决策压力,像是售完为止、限时折扣等让顾客尽快消费,相似的概念衍生到转岗上,当一个人愈急着离职(成交),便愈容易将就,甚至未经考虑,就决定从火坑跳入另一个雷坑,所以,与其匆促转职后悔,不如从容停留原位挑选,善用时间上的余量找到更适合发挥所长的新工作。
有句话是这么说:“和解后再离开,背影更长久”,不要在情绪最高涨、最挫败时离职,而是先留待原地,反而让职业生涯的选择更宽广。
不是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而是你的人生本就充满无限的选择。
文/陌生学院:职场领域深度阅读爱好者,系统性地思考工作给人生带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