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哪项运动可以毫不犹豫地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那一定是跑步是马拉松。在中国,这股跑步热潮也正汹涌而起。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跑步就从完全跟时尚不沾边的健身狂人小圈子,流行到了之前忙到没空注意健康的大V圈,再逐渐扩散到相关各种圈子里。打开你的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两个经常跑步的朋友,跑步逐渐成为都市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所以,盘点当下的时髦生活方式,跑步绝对算一个。
只用了13个小时,北京马拉松的30000个名额全部报满;上海马拉松开通了现场报名的方式,但没两天就不得不在网上贴出公告“名额已满,请各位跑友不要再赶往现场”……每天的清晨或夜晚,城市街头,一个又一个的跑者开始出现,他们穿着专业的跑鞋,把iPhone放在臂包里,听着音乐,有些人甚至组织了属于自己的跑步小团体。在国外,跑步早已非常流行。欧洲等国的马拉松比赛非常专业,以人为本,每隔一段都会提供水果等各种能量补给;日本的跑者从高中、大学开始就实力非常强了。
当两年前网上流传开一段陈冠希半夜参加跑步训练,继而完成马拉松比赛的一段视频时,人们惊呼无法想象,在随手转发时都没忘了加上一句:“连陈冠希都能跑马拉松,那我也要试试。”这段视频其实是Nike发布的。
和潮人们的软性广告一样,社交圈里分享跑步成就背后,也离不开商业品牌的营销策略,一些和跑步相关的APP也应运而生。在NIKE+RUNNING发布之后,人们先在使用这款APP的人群里建立起跑步排行榜,分享自己的路线或新购的装备。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自己的跑步APP,甚至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APP上都能晒出自己的跑步成就了。
虽然跑步是从社交网络上逐步扩散开来的,但门槛低的先天优势让它比其他潮流走得更远,逐渐从网上走到了网下,从小圈子延伸到了社会大众,甚至从私人生活蔓延到了公司文化。比如万科,在两年前成立了长跑协会,你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会自发地将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推广。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完成过不止一个马拉松,他甚至以资深跑者的身份登上过一本专业跑步杂志的封面。
跑步群落开始逐渐扩大,从一个圈子扩展到另一个圈子,演变为一场城市生活方式运动,对于跑者而言,他们并不太关心这个事的缘起内因,而是直接站在消费者娱乐的角度看待一切,这让整个现象形成的链条趣味无穷。
相对于一些其他运动,跑步本来是种最孤单的行为,但因为社交平台的加入,使它成了一项群体追求,甚至改变了城市气氛。比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的朝阳公园,上海的世纪公园,广州的广州大桥两岸……每天都不缺特意过来跑步的人。近些年有很多人抱怨大城市发展过快,只有高楼大厦但缺乏人情味儿,但这些与写字楼或shopping mall无关的人们自发聚集起来的跑步场所,为城市提供了回归生活的可能性。
村上春树在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里谈到这项运动的好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
本文转载之行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