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的故事

1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件事我一直忘不了,这件事的意义直到今天才明了。

有次作文课,主题是什么忘了,我全篇大写特写自己对音乐的“研究”,比如一首流行歌曲为什么长度通常在四分钟、为什么通常重复两遍。最终老师给了比较低的分数,而我自认为写得很好呀,比那些拿高分的但各种“掉书带”的作文都要好呀……

从那时起,内心就开始鄙视堆砌文字的行为,也包括口头上的,心想没有原创性这些人怎么这么好意思拿出来呀……

人,似乎总是想创造点什么,为这个世界提供多样性,或者体现自己的差异性。这种想法是潜意识的,很早就开始有了。

2

我曾经以为这个世界理所当然就是当下呈现出的样子。这个想法是个坑,一方面阻碍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一方面让自己失去对创造的热情。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会非常诧异:

  • 一个英语老师居然去开公司做手机,而且还是跟苹果华为三星这样的巨无霸竞争
  • 一个女记者开了家叫摩拜单车的公司
  •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去做管理咨询,而且是给公司CEO和高层服务
  • 一个不擅长演讲的人去做演讲教练,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人去开课程教人写作……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太多公司从无到有,然后在众人的诧异和不看好中,从小到大到卓越,到看不懂、到追不上。

3

为什么会这样,好像不科学……

然而创造就是从不接受旧事物开始,新事物是从不起眼的地方生长出来的。

如果能够保持中学时期对音乐的那些好奇和追问,也许到现如今我可以“开创”某些东西,至少在“研究”音乐方面可能会有料。

那些自己并不很会写作的人,在教另外一些更不会写的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打磨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了在写作方面很有料的人。

那些代理某产品的公司,慢慢地变成做相应产品的行业老大;那些以小白身份硬生生切入某个领域做咨询服务,结果摇身一变成为比这个领域的领导者更懂该领域的人……

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样子从来都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如果选择接受它呈现的样子,创造就不会发生了。

4

在彭小六的早读群潜伏,亲眼目睹了一个社群的快速迭代,短短两三个月,从最初的微信群语音分享,到视频直播,到使用更专业的社群分享工具小鹅通,小六的分享也是越来越见功力。

没有人能够预测这个社群今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早在三四年前,也没想到过一个每天早上准时到来的六十秒语音,会演变成一家知识服务运营商……

早在八九十年前,也没有人会想到,一群人在一条船上开了个会,后来就有了世界上第一大政党……

5

有一次拿起一本书,书名叫《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这次没有再诧异居然有人研究这样的课题。

而是想,基于自己所了解的领域或者身处的行业,可不可以找个方向来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从零到一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算下来,读三岛也足有五个年头了。从初中三年级那个闲散的下午开始,到大学二年级坐在电脑前写下这篇文章,三岛陪我...
    Apfelsaft阅读 2,920评论 0 2
  • 1. 先拜了城隍庙,然后参观南越王宫遗址, 2. 然后吃午饭,刚刚想说吃日本料理,然后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日食...
    Annie大讲堂阅读 981评论 0 0
  •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片萤火之森,那里住着一个少年! 01 某年夏天,六岁的莹在爷爷家度假时,闯进了妖怪居住的山神...
    早茶的月光阅读 3,67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