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边公公一顿小报告,唐明皇斩杀了两员大将,临时顶上老将军哥舒翰。
哥舒翰的大棋就是死守潼关
唐玄宗以哥舒翰代为陇右节度使,上任后,首先在青海击退吐蕃军,使其不敢再犯。八宝八年,又集中几镇的兵力进攻吐蕃的石堡城,在付出数万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占领该城。
一将功成万骨枯,哥舒翰被封特进、鸿胪员外卿,赐物千匹和大宅美田。
哥舒翰一直与安禄山处不好关系。唐明皇觉察后,于一次众节度使进京面见的机会,以皇帝的名义撮合了一次聚餐。
安禄山见风使舵,主动向哥舒翰示好:
“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您父亲是突厥,母亲是胡人。我们血脉如此相类,怎能不感觉亲近呢?”
哥舒翰多少读过些书,就援引经典地说:
“古人讲,野狐向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忘本啊。我哥舒翰怎能不尽心呢。”
什么意思,没听懂?
其实也是示好之意,偏偏这时候哥舒翰掉起了书袋。
没曾想,安禄山这个大字不识多少的粗人也没听懂,以为哥舒翰拐弯抹角骂他,于是大怒,把酒杯一摔,骂道:
“你这个突厥狗敢如此说话!”
哥舒翰正要起身回骂,大太监高力士忙向哥舒翰使眼色,这才阻止了两个人的发作。 一场皇帝做和事老的盛宴于是不欢而散。
后来杨国忠和安禄山日生嫌隙,杨国忠就有意拉拢哥舒翰。
玄宗天宝十三年,在杨国忠力赞之下,哥舒翰刚刚接到河西节度使的委托状不久,又被授封为西平郡王,拜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自青年时代就是个酒徒,功成名就后,更加大鱼大肉,醇酒美人不离左右。
不幸在享乐之时忽发脑溢血,摔倒在地,昏迷好久才醒过来。于是就回到京城,在家养病。
偏偏倒霉,唐明皇以败退罪名杀了高仙芝、封常清,就想起这个中风的与安禄山不对付的老将来了。
于是拜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师,统数十万汉、番名将,合高仙芝旧部等二十多万兵士,赴潼关“拒贼”。
临行,唐玄宗亲自饯行,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谓荣禄已极。 反正一顿加官进爵,赶紧打发去潼关据守。
哥舒翰刚开拔,唐玄宗就接到有人的诬告,说哥舒翰勾结安禄山,当时唐明皇还算明白,没有采信,但是心中已然种下了败亡的阴影。
宰相杨国忠心里也开始打鼓,从前他力保的哥舒翰如今羽翼已丰,说不定哪天会奏自己一本,加之其拥重兵在外,不得不防。
同时,哥舒翰手下也劝他:“安禄山以诛讨杨国忠为借口,如果将军您留三万兵于潼关,自将大兵回师京城杀掉杨国忠以清君侧,不仅国权在握,安禄山进兵也失去了借口。”
人生总有那么一两步非常关键,往往一个选择或生或死。
哥舒翰就是考虑半天,没敢答应,实在不想做安禄山第二啊!
虽如此,“此谋颇泄”,很快就传到杨国忠耳朵里。“国忠大骇”,赶忙入见玄宗,说:“兵法讲,安不忘危。现在大军全部都集结在潼关,万一有个闪失,京师就太危险了。”取得玄宗同意后,杨国忠招募三千精兵,日夜训练,以他的亲信将领统治。同时,他又招募一万多兵士屯结灞水之上,以心腹杜乾运掌兵。哥舒翰害怕杜乾运从背后给自己来个“窝心剑”,假装商议军事,把杜乾运召至自己大营,一进大营就以雷霆之势将之绑上砍头,并领其军。
与安禄山还未开战,杨国忠和哥舒翰这一相一将就开始互相算计,后果不堪想象。
哥舒翰确实是将帅之才。他认为,安禄山虽占有河北广大地区,但所领皆是番将胡人,占领之地皆是依恃威势,肯定不会持久。潼关地势险要,是关东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如果固守坚城,安禄山众军很快就会因挫沮而离心涣散,到时可以由河套地区的郭子仪、李光弼趁势出击,叛乱就可以一举而平定。
催战就是一道催命符
不料,杨国忠怕哥舒翰长期拥兵在外不出去交战,害怕大将军没准儿暗地里会找机会先发制人琢磨自己,所以,他不停上奏玄宗要哥舒翰出师,以免师老兵疲。“上久处太平,不谋军事”,加之上文所说玄宗心理阴影的遮蔽,便听信了杨国忠的鹰派论调,不断派中使催促哥舒翰马上出潼关主动进击安禄山,把安胖子碎尸万段。
开始哥舒翰还分析道:
“安禄山久习用兵,现在暗藏精锐,以老弱兵卒引诱,肯定是有诡计。而且,贼兵远来,精草无继,利在速战。如果我师轻出,正中其计!”
可是唐明皇就是不听,认为哥舒翰惧敌,派去前线的中使(基本都是公公)到来后语气也渐次加重。有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个“前车之鉴”,哥舒翰无奈之极,很怕最后来个边令诚那样的太监,一纸诏书就能要了自己的老命。万般无奈之下,哥舒翰大哭一场,集结大兵出关。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阴历六月四日,哥舒翰大军驻扎于灵宝县西原。
六月八日,十几万官军南迫险峻高山,北临黄河,由于都是仓促间招募的临时工,所以一路上乱哄哄前行。
与安禄山的崔乾佑数千人交战,踏进贼兵的埋伏圈。
哥舒翰和几个高级参谋浮船河上,看见崔乾佑兵数很少,心中轻敌,就击鼓催促兵士速进。
唐军将士也一味争功,一拥而上,更无行列阵伍。但是贼兵居于高险之处,十来万大军气喘吁吁爬了半天山,也没找到几个敌人,又乱哄哄地返回山下,聚成一团。
这时,山上敌人忽然冲下,杀掉不少唐军。哥舒翰此时依仗人多,分遣兵马,夹河鸣鼓,拥众而前。
崔乾佑假装示弱,兵士三三两两,或进或退,唐军见了,又生轻敌之心。
午后东风忽起,崔乾佑突然实施火攻,把数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很快树木草丛接连火起,一时间烟焰熏天。唐军烟熏火燎,眼都睁不开,互相你推我撞,前军后退,后军前逼,自己乱成一锅粥,掉进黄河就立时淹死几万人,哀嚎救命声振天动地。
河边的唐军再也不敢进攻,争相逃上黄河中运粮船逃命,由于人多,几百艘船最后都因超载沉入河中,士兵几乎全都在黄河中淹呛而死。最后,剩余唐军把军械绑缚在一起,以枪当桨,划向河对岸逃命。最终上得岸来的,大军仅存十分之一二。
唐军军败之情状非常惨烈,哥舒翰见状,忙带领数百亲兵渡河还营,一点数,总计还剩八千残兵。惊惶之中,哥舒翰还算镇定,逃至潼津,他把陆续逃归的败兵集合起来,重新守住关口。
崔乾佑大胜后,稍稍休整军队后,马上向唐军扑杀过来。为哥舒翰一手提拔起来的番将火拨归仁等人见大势已去,暗中商议好要一起劫持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几个人进得大营,拥持哥舒翰就往外走。“去哪里?”哥舒翰惊问。
“大帅,二十万大军,在您手中一天就覆亡殆尽,还能回朝廷面君吗?高仙芝等人的下场您不知道吗?”诸将向哥舒翰把事情挑明。
此时哥舒翰怒目圆睁,方显汉子本色,道:“我宁可像高仙芝那样被国家杀头,你们放掉我!”如此奇货可居,火拨归仁等人当然不会放走。他把哥舒翰绑在马上,捆送至崔乾佑营内,以余军归降。至此,潼关失陷。
崔乾佑擒了对方主帅,不敢怠慢,连忙以囚笼驰送洛阳。安禄山见到哥舒翰,骂道:“你平常总是瞧不起我,现在成为我手下败将,怎么样啊?”
这时的哥舒翰想到一天之内二十万大军丧亡殆尽,不由得羞愧难当,一旦心软,生存的本能使得他的膝盖一软,跪倒在安禄山面前,俯伏谢罪,说:“陛下是拨乱之主。现在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滇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为臣我现在为陛下您以书信招降他们,可平定这三方唐军。”
安禄山大喜,马上封哥舒翰为司空、同中下门下平章事。随后,安禄山大脸蛋子一沉,唤人把站在下边等着封赏的火拨归仁五花大绑,喝斥道:
“背主忘恩的东西,怎能容你这样的人留在军营!拖下去砍了!”
安禄山不愧是一代奸雄。这样杀一儆百,既告诫手下不要背叛主帅,又安抚了哥舒翰,让他感激涕零为其招降唐军大将。死个把火拔归仁又算得了什么。
只可惜,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并纷纷严兵以待,丝毫不为所动。
安禄山这才发现哥舒翰实在没啥用处,又念起旧恶,于是恶向胆边生,派人把哥舒翰做掉了。
可惜可叹,老将军晚节不保,最终难逃一死。死后史官盖棺论定八个字:“丑哉舒翰,不能死王!”
开元之时,经过能臣良将的经营,吐蕃、突骑施、奚、契丹等异族遭受沉重打击,俱无能力进攻唐境,万邦来潮,天下太平,只可惜玄宗晚年好逸安乐,致使内有奸佞擅权,外有节度觊觎,终于酿成大难。
其实安史之乱初期,朝廷军队还是有机会迅速剿灭叛军的,但是一顿骚操作,自毁长城,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个个都是名将,但是却在那时的体制下丧师失地,性命不保,最后门户洞开,局势一颓到底,弄得个长安难安,长恨难平。
这正是:潼关不守长安难安,雨霖铜铃淋也白淋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