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五四青年节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不被大风吹倒》中说“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不能被它打倒”。
都说奋斗是青年人最耀眼的底色,但越长大越在意奋斗的结果,越难以平静地接受努力后被否定,难以平静地接受努力后还是发现自己不可以。
故事从我想写论文说起,刚入研究生的时候我就想读博,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也可能是不知者无畏,不知道读博的艰辛,只看到了博士头顶皇冠的耀眼。
研一上放假的时候我跟导师说了这个想法 正好老师手里有个小论文题目,让我按照这个框架写,一个月以后交初稿,也想看看我的水平。
我满怀期待地想思路都有了,那还不好写?现在想想自己像个小丑。从元旦到现在已经五个月了,论文还是没成型,我也不知道现在的论文处于什么阶段,就是还是要大改,框架有了,但里面细化的内容还是不大行,需要重新再想思路,刚刚在看了一圈文献后给老师发了新想好的思路,老师说她再想想。
之前我以为两三个月至少半年我这篇文章肯定就能发了,但谁想一些就是半年。而且看文献写论文真的会让人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发文章,更怀疑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读博的想法甚至此时已经很微弱了。
曾经我一直以为英语或许是我读博路上的绊脚石,现在发现在论文面前英语太不值一提了。
这五个月不能说一直在弄这篇文章,但也没怎么间断,刚开始急于求成,看文献囫囵吞枣,后来有一段时间思想特别枯竭,真的在那呆一个小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后来尝试把文献打出来,拿着笔边读边画,然后做思维导图,这才一点点有了效果,但也感慨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语言的枯竭。
在这篇文章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前我从未怀疑过,尽管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准备考公和复习社工考试,但都推后了,大块时间都给了论文,我想只要最后能发出去,一切都值了。但这两天,我开始怀疑到底值不值得 ,我真的有能力写出来这篇文章吗?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准备考公,是不是上岸的几率更大一些?
一番纠结后,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至少六月底实习完大块时间还是要给它,老师说写论文特别考验绣花针功夫,要一点一点打磨,是个精细活。
毕竟写篇论文是大学时候就想做的事了,现在我又主动找了导师,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不仅要坚持读文献找思路还要更高效花更多时间来做这件事,毕竟两年时间太短了,实习完就真的要开始准备考公了,时间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