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很多父母感觉到困惑的问题,很多时候做父母的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做父母的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变成什么样就是可以变成什么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事情过于理想化了,他们做着照本宣科的事情,看到某些报道上说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多么优秀,就会去模仿那些教育方式,也不管那些方法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这种盲目的跟风,结果造成了让双方都很痛苦的状况。
个人觉得教育孩子与个人成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人本身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帮助孩子看到自身的长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更应该像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用自己的眼睛帮助孩子看到哪些是他(她)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是需要避免做的事情,发现这方面的苗头及时的给予提醒。
有一点做父母的应该特别注意,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们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不好的品行是不用教的,孩子们一看就会。反之亦然,一些好的行为也是可以影响到孩子,但是却没有那些坏的行为更容易养成习惯。这也是学好困难学坏容易的逻辑。
一个有着很显著的共性问题,对学习的态度,做父母的可以想一下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来给孩子谈学习的重要性。很多父母这一边对孩子讲学习很重要,另一边自己却一天到晚整天刷抖音玩游戏。这一种方式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玩是人的天性,学习是需要坐下来去思考一些复杂问题的事情。
人们的直觉是喜欢做一些简单的和有即时反馈的事情,那些复杂的和没有即时反馈的事情恰恰是人们讨厌做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复而又没有什么反馈的事情,人们更不愿意在这些事情上花费更多的心思。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个人能力提升的问题,都不是可以有即时反馈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有收获的事情。也可以说,想要让孩子成为期望中的样子,就需要父母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不仅是孩子心里面的权威,更需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在知心朋友面前才会无话不谈,人们在权威面前表现的经常是畏首畏尾。到什么时候都应该记住,孩子是会一天天长大的,明天世界的模样将会由今天的孩子们来描绘。要学会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力,而不是做父母的经常替孩子们做选择。
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自己以前走过的坑,殊不知,没有跌倒过和经历过失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长大呢。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谁让孩子走向社会后受到伤害和欺凌。可是反过来想一下,那些在温室中长大的植物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摧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些家长一手包办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依赖心理就会比较严重,那些关怀备至的呵护就像是把孩子养在了温室中。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那些整天活在幻想世界中的孩子,常常成为那些深谙事故人的猎物。缺乏防御和过度防御是现代人的特点,在网络社交的今天,缺乏交流和沟通经验的人只能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由此可以看到,不管是任何人,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是大致相同的,那些人生经历中的沟沟壑壑都是需要经历和体验的。没有任何体验的人生是苍白的,事实上,谁的一生也不是没有任何体验的人生,只有那些经历过和体验过的挫折,才可以让人们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风雨之后才可以看到彩虹,从深谷中爬出来的人才更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返回来看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协作的事情。在人生的上半场父母是孩子的保护者,中场阶段是孩子的陪伴者,下半场的时候,就该成为孩子的支持和追随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角色的转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才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