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长昨天下午在我们全体教师工作群里发了一篇文章,是李镇西写的《怎样备好一堂课》。我打开后浏览了一遍,想着明天上午没课的第三节课再仔细品读。今天早上她又发了一遍,并要求教师认真阅读,还说要在教师会上提问。我想,这篇文章肯定触动了校长,校长觉得肯定对我们老师很有用处,要不然校长怎么这样重视呢?
我晨读结束,打开这篇文章,大声朗读了一遍,一般我细读的方法就是朗读,再朗读。就这篇文章我朗读了三遍。越读越觉得李镇西老师的5条备课建议说的很有道理。
这五条备课建议是:1、反复朗读课文或者教材内容。2、尽可能充分地占有关于教学内容的最前沿研究成果。3、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思考。4、以学生“学”的逻辑来设计教师“教”的流程。5、预留课堂空白。
品读这五条后,我对这五条建议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首先我是赞同李老师的这五条建议的。他五条中的其中一条我一直在实践中,是第一条,反复朗读课文或者教材内容。我每天备课时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反复朗读课文,有的课文我还要求自己会背,课文朗读熟练之后,我再朗读和这课有关的教参。一般教参我精选两本,备课时我会朗读三遍教参上的内容。课文读熟,教参读熟后,我就开始写教学流程了。我之所以这样备课,是因为我这样备课后,走进课堂我可以游刃有余,我可以把我的精力集中到学生的听讲状态上,不用再去过多的关注教学内容,当然也不会眼睛盯着教参和课本,我会在班级来回巡视着引导学生学习,点拨着学生学习。
李老师的第二条建议是“尽可能充分地占有有关教学内容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一条我做的还欠缺。我应该多阅读教学上的报刊杂志,那上面有学科教学的最新成果报道。我一般读的是书本,书本上的内容没有报刊上的内容更新的快,最前沿的内容信息都能在相关的刊物上搜索到。
李老师的第三条建议是“把自己当学生来思考”。这一点我觉得平常课堂上我做到了。我课堂上的教学用语包括评价策略都是根据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在这方面我还会一直摸索,一直寻找最佳的方法,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以便找到最契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李老师的第四条建议是“以学生学的逻辑来设计教学流程”。对于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因为我都是根据我认为的重难点来设计教学的。看到李老师的这条建议,我觉得他说的很好,我们的教应该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每节课应该让学生预习,然后写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上课先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内容,对于懂的,老师领着学生再深入地梳理一遍,对于不懂的,我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去学懂,这样的教才有的放矢。
李老师建议的第五条我平常做到了,给课堂留有空白,在空白时间里让学生练,在练中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感谢校长发的链接,让我认真细读了李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我的课堂教学,也让我认识到了我课堂上存在的有待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