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庄子的《逍遥游》片段《北冥有鱼》,真的是越讲越觉得庄子的确是生活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种中国智慧的美妙存在,他以一种极其富有想象力却又精神极度追求自由的状态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生命的智慧。他让我们知道原来活着是如此美好,精神的自由原来可以达到如此旷达的境界。
课堂上我没有让孩子们围绕文本去翻译,而是让他们先读读文章,然后说说文中的鲲和鹏是两个怎样的形象?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再让学生说说鲲有多大,鹏有多大,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它们的外形之大,鹏是鲲变化而来的,却要比鲲大的更多,仅仅是背就不知几千里,而翅膀更是像悬挂在天空的云那样大。夸张和比喻突出了这两样的事物无比巨大的特点,可是这两个动物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的呢?我们会发现一种是生活在海里的鱼,一种是生活在天空的鸟,或是徜徉在海里,或是翱翔在天宇。他们都具有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特点,从庄子所选的这两种动物身上,我们也能感受到庄子那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精神追求,而鲲和鹏外形体貌的庞大似乎又在预示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文中再找找鲲和鹏还有什么样的能力呢?学生找到了文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鹏可以飞到遥远的南海,翅膀拍打水面就有三千里,借着大风盘旋着飞上九万里的云霄,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能力啊!接下来,我追问了一句,大鹏是完全靠着自己的飞行能力飞到九万里云霄的吗?学生回答说不是,是靠了风力。我问学生,大鹏如此强大,可是要飞到九万里高空,尚且需要借助风力,那么其他事物需要借助外力吗?文中有没有相关的句子做出回答的?学生从文中找到了“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让学生参考文下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同学们发现树林间的雾气和小小的尘埃也是需要外力吹拂才能飘动,这恰恰体现了庄子在汪洋恣肆的想象夸张背后,有着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概括出了一个普遍哲理,世间万物从大到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鹏到小到尘埃,都是要借助外力到另一个地方去的。
讲到这里,我不由得灵机一动,何不问问学生,如果你就是一只巨大的鲲鹏,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需要借助外力,你觉得外力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说可以是父母,金钱,挫折,压力,鼓励,老师的帮助,朋友,他人的肯定等等。老师借机对学生进行引导,那我们每个人要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一飞冲天,扶摇直上九万里,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就需要借助外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也成为了中国式智慧的典型特征,那就是借助外力,实现目标,让自己会借势,太极拳的借力打力就是如此,当然这也说明实现完全的自由是很难的,大到鲲鹏,小到尘埃,都需要外力的作用才能实现高飞的目标,所以我们要真正实现由内而外的自由,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修炼内心,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足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自己才会实现真正的逍遥,达成精神世界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