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戈尼效应:
起源—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久不能放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
症状—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蔡戈尼效应容易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个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啰嗦,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工作和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你可能对于你目前正在做,但还没完成的事情记忆最深刻,对于已经完成的一些事情或许就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了。其实这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人的大脑总是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今天学习的蔡戈尼效应在我们生活中也有极其巨大的应用。比如:孩子们做作业,做得非常顺利的话,你问他今天做了什么,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他们记不得今天做了什么,如果这个作业有点困难,你就会发现他们把困难的作业记的特别清楚,清楚到这个题目的每一个字,他做的每一个步骤,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我们都是从学生中走过来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呢?凡是困难的,阻碍我们顺利前进的东西,我们就记得特别清楚,那就是我们有那种不爽的感觉加深了我们的记忆,所以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细微的感觉,我们都记得特别清楚。
我在我的《儿童教育问题(7) 心态篇 第71次分享》中提到的个寓言故事《渔民和他的儿子》说到的“老渔民到死也不明白:他自己是那么的优秀,自己的儿子却是那么的平庸。”老渔民的儿子没有经历蔡戈尼效应中的那种不爽的感觉,所以他的儿子就没有得到那种精细的记忆和精细的技艺,他的儿子没有得到捕鱼的最高技艺。
我记得,我们心理学考试培训我们没有掏一分钱,许多人就不会过,因为没有那种肉疼的感觉。如果让我们掏几千块来做这个培训,我相信,十之八九都会过的。
如果你想获得一门精巧的技艺,一定要学会在蔡戈尼效应的“不爽的感觉”中获得那种精巧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