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去年9月份返回高一,再次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可以说刚刚入学的时候,我的这个班级非常乱,开学不到一个月便打了一场群架。虽然我看他们还是很可爱,但是有几个任课教师明显看他们不太顺眼。他们入学时平均成绩在年级组里是倒数第一,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是一个差班。班级里很多孩子处于自我放弃的状态,甚至他们的父母都对他们的学习都不抱希望。他们每天上课做的事情有:睡觉、说话和发呆。
说实话刚刚接下这个班级班主任的时候,我是很不情愿的。甚至想如果当时知道给我的是这样的班级,我肯定不会去做这个班主任。但是看着一个个处于青春年华的孩子自我放弃,我心里是真的不舒服,概括一下便是“怒其不争”。
于是我开始长篇大论,给他们讲人生大道理、讲学习的重要性、讲要怎样学习。然后我发现我只是在浪费自己的口水而已,他们在初中和小学就已经无数次听过这些道理,现在再听一遍,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怎么办呢?我去网上找相关文章,去读书,去试着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经过分析、整理文章,我决定既然言语对他们的教育作用不大,那我便用行动。所以我改变他们的第一步便是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我制定了班规,所有人都按照规矩做事,包括我自己。比如,我规定同学们早自习要提前15分钟到班级,那么我就提前20分钟或者25分钟到。开始的时候总有很多人迟到,我只会提醒他,你迟到了,不会多做过多批评。时间长了,孩子们见我从来不迟到,他们也逐渐不会再迟到了。
就这样高一上学期我帮助孩子们改掉了很多坏习惯,但是孩子们成绩并没有很大提高。于是高一下学期我开始着眼于提高孩子们的成绩。我在开学的时候对孩子们说:“老师一直说努力就有收获,老师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吧,我们先努力一个学期,如果期末我们的成绩提高了,那就证明老师的话是对的。以后老师给你们讲大道理的时候,你们要听。如果努力没有什么用,那么高二老师带大家一起玩,肯定比你们自己玩开心。”
孩子们关注点可能在我带大家一起玩上面,所以都开开心心的同意了,我开始带着他们一起学习。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我每天都是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到校,晚上无论有没有自习都坚守在办公室中,看书、写教案。孩子们在我的监督下学习了两个月左右之后,也开始自己主动去学习了。
我们都知道努力肯定会有收获,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班级里每个人的成绩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平均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一,班级里的第一名在年级组里排名第三。而刚刚入学的时候,班级里的第一名在年级组里排名是十名开外的。
所以,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故事,活生生的发生在了孩子们自己身上。他们发现原来老师讲的道理要听,原来自己的成绩也不是不可救药,原来努力真的会有收获。高二开学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提上个学期定下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学习了。
所以,未来很长,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