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能像优秀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快速直观的帮助自己发现问题,翻看了自己的五本听课笔记,将有用的条目记录如下。当中有很多的点其实都可以再做深入探究和思考,希望自己能将有用的建议在新的学年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并对可以深思的观点再去做一些探究,比如关于单元教学,关于生活即教育等等。
1. 在课前引入部分节奏要把握适当,时刻牢记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2. 教师指令要清晰,大活动的设置要以倒推形式,活动内容要以本节课的内容为支撑展开;
3. 利用好图片,对图片进行释义和充分提问;
4. 每节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一下简短总结,适当表扬,提出下节课的期待;
5. PPT要进行16:9的全屏设置,文字不能小于24号字,图片要清晰,在PPT中要注意细节,比如说标点符号,中英文要区分。页数最好一节课小于15页,充分利用好每一张。
6. 教师用语要严谨,比如:I will give you three mins."这句话是逻辑不通的,可以改成"You will have 3 mins."。在平时精进教师语言的途径:1. 写teacher's words; 2. 多看优质课,学习如何精简教师用语。
7. 教案的活动主体以学生为主会比较好,符合学生为中心。
8. 课堂提问时也要关注后进生,对不同的问题给不同的学生回答,后进生尤其要多鼓励,不能低士气。比如读单词,重复句子,要让学生进入课堂,找到参与感和存在感。
9. 在攥写教案时重点要少而精,先关注学生的正确使用;
10. 板书设计要做好。
11. 作业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结合,比如上的是对话课,作业就不能是写作,要考虑到有没有input。同时作业也需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徒有其表,比如不能搜索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可以布置拓展阅读;
12. peer learning,对于简单的课可以考虑加入这一部分。
13. 每节课要确保学生的操练足够多,课堂提问要有预设,老师自己有没有答案,学生有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回答,产出能不能言之有物。老师也需要把握open question的方向,讨论有意义的话题。
14. 注意细节,语音连读,e.g. all of
15. 老师需要清楚每位学生需要操练的地方和提升的点
16. 生词一定要体现教授的过程,教自然拼读,带学生划音节,充分操练。
17. 好的课堂一定是融洽的,学生愿意回答问题,老师总是能激发学生。需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肯定。
18. 值得做的大活动可以留一节课讨论。
19. 教师用语要避免口头禅和无效信息,每句话都要有意义,不要拖尾。
20. 节奏要稳,不要慌。
21. 对于涉及到价值观正误的问题,老师的层次要更高,更wise。不能直接去批评,要先肯定再去铺垫,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22. 对于学生提问要仔细听,并纠正错误。
23. 关于练习讲评,尽可能全英文,在讲之前做好质量分析,不能每道题都讲,要根据错误率去做区分。同时板书也要做好设计。
24. 关于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句型单一,中式英语,东拉西扯,废话套话太多,结构松散,脱离主题。
25. 要引导学生记忆词块,用完整的句子表述。
26. 巧妙使用长短句和各种句式,用具体描述取代抽象概念,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
27. 进行事实和观点的训练,搭建情境支架,从单词到句子。
28. 语法现象不讲,要重操练和运用。
29. 默写单词要有趣味性多样性,比如乱序拼写单词,definition配对,单词检测要形成闭环。
30. 语言重在操练,上课重在操练,让所有人都能掌握,大合唱,模仿语音语调。
31. 一定要强调预习,做好预习的习惯,可以给黄牌、红牌处罚。
32. 板书有用的信息,生成大活动的提纲。
33. 阅读先从简单的开始抓,教学生如何从原文中找信息,圈画,核对,多练习几次。
34. 关于如何说课,可以再去总结提炼。
35. 课堂上不光要体现师生互动,也要体现生生互动,单个思考,小组讨论,形式不能单一。
36. 语法点的讲解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理解,操练
37. 增加趣味性,设置现实情境,图文场景,生活化,深入浅出。
38. 文本在处理时要考虑到逻辑性,难点要教授,操练内容要前后一致,每位学生都要有4-5次练习。
39. 阅读练习可以考虑选用短小幽默的文章。
40. 基础打扎实,利用课本但也要高于课本。
41. 作业要复批。
42. 听读的检测要落实到位。
43. 适合的学科活动:书写比赛,配音比赛,课本剧,演讲,大活动要提前在学期前铺垫下去,让学生做准备。
44. 听成熟老师的课,多模仿,如何管(课堂秩序,如何分组),评(如何表扬,鼓励,触动学生积极参与)。
45. 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需要培养孩子什么,而不是强势对弱势。
46. 课堂管理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能力,学生比老师更希望拥有一个有秩序的课堂。建立规则和秩序可以给孩子责任和安全感。对于规则要严格且保持前后一致性。
47. 工作要分门别类,及时记下心得和案例。
48. 萧伯纳说我不是老师,我只是被问路的同行者而已,初始不明白这句话,但现在做笔记整理时彷佛有那么一点懂了。
49. 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50. 教学目标是起点也是终点。
51. 备课力度决定程度,深度决定高度。
52. 备课误区: 割裂预设与生成,重课时轻单元。
53. 备课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以学定教”。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主体性是指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和差异。
54. 备课要研读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梳理教材教法,了解学生学情。
55. 新入职的老师要注重规范和基本功。
56. 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正确的教材观:老师是设计者和主人,要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材是课程资源最核心的部分,老师需要整合:多元教材的配合;调整:自我配合,灵活使用;补充:相关资源配合。
57. 何为深度学习?
58. 这一代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注意力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
59. 关注教学内容的情境性,强调学生感受到互联。
60. 生活即教育。
61. 板书出有用的信息,生成大活动的提纲,大活动一定要用到课文中的句子,用课本的砖搭建房子。
62. 对学生回答的点评要修炼,原因是储备不够,摄入不足。对回答要进行总结、升华,先肯定想法,然后再做拔高。
63. 上课老师的站位要注意面向所有学生,不能只顾半面,走动也不能太多,太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64. To be updated...